大学在省分数线

东莞理工学院在山东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9-16 10:38:47

一、东莞理工学院在山东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东莞理工学院在山东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52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9192名。

二、东莞理工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河北理科2020本科5725211021415
河北文科2020本科5461786811465
山西理科2020本一B543297749537
山西文科2020本二A52788047469
山西理科2020本二A516447859449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A50785292437
辽宁理科2020本科519347244359
江苏理科2020本二3311186966313
浙江不限20202段55694375-495
浙江不限20201段-----594
安徽理科2020本二535659978435
福建理科2020本科488490224402
江西理科2020本一5702347420535
山东不限20201段52711919215449
河南理科2020本一5945013237544
河南文科2020本二555226676465
湖北理科2020本二521548966395
湖南理科2020本一5553838621507
广东理科2020本科527770872096410
广东理科2020本科5267795880410
广东文科2020本科51333395416430
广东理科2020本科508980022697410
广东理科2020本科50898002601410
广东文科2020本科5083710130430
广东理科2020本科505101327201410
广东文科2020本科484547221011430
广东文科2020本科48454722595430
广东理科2020本科47913258286410
广东理科2020本科46914439530410
广西理科2020本二526286552353
海南2020本科5751340016463
海南物或化2020本科573137412463
海南2020本科571141052463
重庆理科2020本一5203277610500
重庆文科2020本二5181547310443
四川理科2020本一5694692420529
四川文科2020本二522200766459
贵州文科2020本二537119156463
贵州理科2020本一5132880419480
云南理科2020本二507490334440
陕西理科2020本二454604042350
甘肃文科2020本二507108979439
甘肃理科2020本一4822536216458
甘肃理科2020本二448409588372
青海理科2020本一3681267012352

三、东莞理工学院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5月学校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2018年10月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被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从起,独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学术学位)和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筹集社会捐赠教育发展资金6.2亿多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名34位。

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共占地2340亩,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2000亩(含C23已完成初步规划方案设计新增地块370亩及教师村130亩);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40多亩;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60多人、副高职称人员340多人,博士69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0338人,成人教育学生13566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万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0万册,有70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部分千兆带宽到桌面的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300多个。

学校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8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12个省(市)部分专业第一批本科招生。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2018年6月21日,我校作为唯一的地方院校代表,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18年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获得季军。在“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连续三届捧回“优创杯”。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2018年获广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高校奖”和1银3铜的好成绩;完善“攀登计划”学生科技学术孵化平台,获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2021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编制了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招生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2018年市外理科最低排位较去年提升6978名。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50名,其中已毕业219名,在读331名;2018年首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协助招收诺丁汉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共7名。学校教师中获合作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160人,博士导师资格26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瞄准国内外理工科发展前沿,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3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特色高校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新获批5个工科专业,理工科专业30个,理工科专业占比为62.5%,理工科专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三个专业完成实地考评。打造“智能制造”龙头学科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类专业集聚度,完善现代产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根据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92名、省内第6名,是我校首个进入全国前100名、且排在前50%的学科。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奋斗目标,学校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核心地位。坚持“内稳外引”和“引育结合”,建有4个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以超常规措施,面向全球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一线、把握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杰出人才” “学科领军、骨干人才” “产业精英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团队,首批遴选校内18位教师进入学科领军、骨干人才特聘岗位。近三年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等近500人,包括徐建中、陈和生、周炳琨、王立军、卢秉恒、杨志峰等双聘、特聘院士9人,柔性引进院士2人(含外国院士1人),其他杰出人才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现有“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1人;实现东莞市“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珠江人才计划”“珠江学者”零的突破;大力加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现已招收博士后70人。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37项,科研总经费13亿多元,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及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励。有力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研发系列重要装置,加快建设“东莞理工学院—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项目。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26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32个。组建20多个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牵头组建东莞市先进光子技术研究院,积极参与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着力建设科技创新研究院,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在2018年全省高校科技创新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会,学校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称号。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元国际化办学格局。作为广东省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中唯一一所于2017年成功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学校获批设立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首批在智能制造相关的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开展合作,引进法国成熟的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近两年招生220人。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创新方式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18年3月,汤加王国国王图普六世应主席邀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门到访学校并达成汤加留学生合作意向。截止目前,与英、美、加、澳、法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与古巴、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等5个国家共8所拉美大学(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获欧盟委员会立项批准2个“伊拉斯谟+”计划交流项目。2015年成立广东省首个粤台联合培养项目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建有4个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国际学院成立两年以来,累计招收来自35个国家的246名留学生。开设世界名校预科项目,设立“4+1”工·管复合型中美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国际班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国际化教学改革试点。采用全英文教学,为区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已成功跻身地方高校“第一方阵”,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88位,比2018年的位次(第229位)提升了41位;在全国非“双一流”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73位;在中国理工类院校排行榜中位列第65位。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担当作为,谋划推动学校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努力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