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省分数线

西北民族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9-21 18:43:14

一、西北民族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辽宁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西北民族大学在辽宁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4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8699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4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6895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6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58707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0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8652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2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4628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2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4226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4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392名。

二、西北民族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北京2020本科49328700-436
北京不限2020本科48729775-436
北京2020本科47232264-436
天津2020本科A540274281476
天津不限2020本科A529299022476
天津2020本科A513334032476
天津2020本科A508345171476
河北文科2020本科5481711327465
河北理科2020本科5298965263415
山西文科2020本二A52885804469
山西理科2020本二A495587166449
内蒙古理科2020本一A521129802452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A4851158941437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A4751304213437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B439189305437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B425211971437
内蒙古理科2020本二A3894312982333
内蒙古理科2020本二B376465356333
辽宁文科2020本科541113929472
辽宁文科2020本科5261422629472
辽宁文科2020本科524146285472
辽宁文科2020本科505186524472
辽宁理科2020本科4625870723359
辽宁理科2020本科4446689532359
辽宁理科2020本科44068699-359
吉林理科2020本一A518175532517
吉林文科2020本二A4761020534371
吉林文科2020本二B439153953371
吉林理科2020本二A3785266672336
吉林理科2020本二B359572385336
黑龙江文科2020本二A4641080928356
黑龙江理科2020本二A4225001851301
黑龙江文科2020本二B393227824356
黑龙江理科2020本二B364706426301
上海不限2020本科428316091400
上海2020本科423325233400
上海2020本科-----400
江苏理科2020本二33111869635313
江苏文科2020本二3263021419284
浙江不限20202段495---495
浙江不限20203段279---279
浙江不限20201段-----594
安徽文科2020本二535232239499
安徽理科2020本二5059133531435
福建文科2020本科5061595626465
福建理科2020本科4616105544402
江西文科2020本二5371451611488
江西理科2020本二5106279118463
山东不限20201段50216642766449
河南理科2020本一581641884544
河南文科2020本二5512503011465
河南理科2020本二53412478829418
河南文科2020本二5184834029465
河南理科2020本二49018721358418
湖北文科2020本二5121761741426
湖北文科2020本二510181794426
湖北理科2020本二4897263489395
湖北理科2020本二485748432395
湖南文科2020本一5541782920550
湖南文科2020本一55019662-550
湖南理科2020本一5136895160507
湖南理科2020本一50773908-507
广东文科2020本科509359556430
广东理科2020本科48312696112410
广西理科2020本一499403994496
广西文科2020本二44623580125381
广西理科2020本二41884585259353
海南史或政2020本科560161604463
海南2020本科551179508463
海南不限2020本科5491836427463
海南2020本科5402025312463
海南2020本科5272294533463
重庆文科2020本一54690084536
重庆文科2020本一539105124536
重庆理科2020本一533273265500
重庆文科2020本二5211472114443
重庆理科2020本一516344612500
重庆文科2020本二5101750832443
重庆理科2020本二4665864538411
重庆理科2020本二4606147368411
四川文科2020本二5142435633459
四川理科2020本二50710345894443
四川文科2020本二4596631610459
贵州文科2020本二51718106112463
贵州理科2020本一496368615480
贵州理科2020本二41795313247384
云南理科2020本一562234415535
云南文科2020本二5331728648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520224031248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935720274440
云南文科2020本二492366886948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836343111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55818001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4191329146440
云南文科2020本二-----480
陕西文科2020本二5011813514405
陕西理科2020本二4367295052350
甘肃文科2020本一53357469520
甘肃文科2020本一5247240-520
甘肃文科2020本一52080192520
甘肃文科2020本二5061115310439
甘肃文科2020本一4971349110520
甘肃理科2020本一4683119050458
甘肃文科2020本二468223155439
甘肃理科2020本一467316574458
甘肃理科2020本一45835874-458
甘肃理科2020本二4404517210372
甘肃理科2020本一4106243870458
甘肃理科2020本二4016767519372
宁夏文科2020本一528292749523
宁夏文科2020本二510427628451
宁夏理科2020本一44011752139434
宁夏理科2020本二4191518345368
新疆文科2020本二463--22370
新疆理科2020本二418--40317

三、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建有2个校区、1所附属医院。学校设有28个教学单位、3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401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3381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约38亿元。

学校加强人才培养。建校近70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7万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7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招生。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人才队伍中现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1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4个,突出贡献专家6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27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标兵4人;甘肃省教学团队8个,基础研究创新群体2个,领军人才23人,优秀专家6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555”创新工程人才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学名师2人,“园丁奖”8人,青年教师成才奖47人。

学校夯实办学基础。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格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5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校重视内涵发展。现有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包括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在甘肃省“双一流”建设规划中,民族学为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一流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民委创新团队,2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建有“丝绸之路信息港大数据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信息港中国-中西亚研究院”。学校是“甘肃省民族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主持单位;“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2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2项、子课题9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1项,省部级项目69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78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党和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在学校格萨尔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包含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多民族、多语种的三卷30册(16开本,每册600页左右,共计约2500万字)学术著作《格萨尔文库》于2018年11月出版面世。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核心期刊(AM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学术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和优秀期刊,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被学术界称为西北区域学术研究期刊中“一点(《敦煌研究》)、一线(《丝绸之路》)、一面(《西北民族研究》)”的一面,费孝通先生在《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十周年时说“(刊物)能办成《西北民族研究》那样就不错,那是专家办刊,学术水准很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十佳学报、首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十佳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优秀学报。

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在玉树地震救灾中,藏语言文化学院师生受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非遗保护传承试点单位;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学校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临夏州、白银市脱贫攻坚,在2018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构建结构合理、项目丰富、管理高效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坚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轨驱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模式,选派优秀师生赴国(境)外参加国际会议、研修、培训、开展科研合作、学术及文化交流。完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提高教师国际学术对话及科研参与能力;秉承“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立足学科、建设体系”的理念,引进国(境)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

进入,学校将一如既往扎根西北大地,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自觉投身“四个伟大”历史进程,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写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写好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