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民族大学在江苏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江苏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西北民族大学在江苏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3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8696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32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30214名。
二、西北民族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北京 | 史 | 2020 | 本科 | 493 | 28700 | - | 436 |
北京 | 不限 | 2020 | 本科 | 487 | 29775 | - | 436 |
北京 | 化 | 2020 | 本科 | 472 | 32264 | - | 436 |
天津 | 史 | 2020 | 本科A | 540 | 27428 | 1 | 47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529 | 29902 | 2 | 476 |
天津 | 化 | 2020 | 本科A | 513 | 33403 | 2 | 47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508 | 34517 | 1 | 476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48 | 17113 | 27 | 465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29 | 89652 | 63 | 415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28 | 8580 | 4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95 | 58716 | 6 | 449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21 | 12980 | 2 | 452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85 | 11589 | 41 | 437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5 | 13042 | 13 | 437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B | 439 | 18930 | 5 | 437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B | 425 | 21197 | 1 | 437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89 | 43129 | 82 | 333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B | 376 | 46535 | 6 | 333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41 | 11392 | 9 | 472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26 | 14226 | 29 | 472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24 | 14628 | 5 | 472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05 | 18652 | 4 | 472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62 | 58707 | 23 | 359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44 | 66895 | 32 | 359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40 | 68699 | - | 359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18 | 17553 | 2 | 517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6 | 10205 | 34 | 371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二B | 439 | 15395 | 3 | 371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78 | 52666 | 72 | 336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B | 359 | 57238 | 5 | 336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64 | 10809 | 28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22 | 50018 | 51 | 301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B | 393 | 22782 | 4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B | 364 | 70642 | 6 | 301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428 | 31609 | 1 | 400 |
上海 | 史 | 2020 | 本科 | 423 | 32523 | 3 | 400 |
上海 | 物 | 2020 | 本科 | -- | -- | - | 400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31 | 118696 | 35 | 313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326 | 30214 | 19 | 284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495 | -- | - | 495 |
浙江 | 不限 | 2020 | 3段 | 279 | -- | - | 279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 | -- | - | 594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5 | 23223 | 9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5 | 91335 | 31 | 435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06 | 15956 | 26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61 | 61055 | 44 | 402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7 | 14516 | 11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10 | 62791 | 18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502 | 166427 | 66 | 449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1 | 64188 | 4 | 544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1 | 25030 | 11 | 465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34 | 124788 | 29 | 418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8 | 48340 | 29 | 465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0 | 187213 | 58 | 418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2 | 17617 | 41 | 426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0 | 18179 | 4 | 42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9 | 72634 | 89 | 395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5 | 74843 | 2 | 395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54 | 17829 | 20 | 550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50 | 19662 | - | 550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13 | 68951 | 60 | 507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07 | 73908 | - | 507 |
广东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09 | 35955 | 6 | 430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83 | 126961 | 12 | 410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99 | 40399 | 4 | 496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46 | 23580 | 125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8 | 84585 | 259 | 353 |
海南 | 史或政 | 2020 | 本科 | 560 | 16160 | 4 | 463 |
海南 | 史 | 2020 | 本科 | 551 | 17950 | 8 | 463 |
海南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49 | 18364 | 27 | 463 |
海南 | 化 | 2020 | 本科 | 540 | 20253 | 12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527 | 22945 | 33 | 46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46 | 9008 | 4 | 536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39 | 10512 | 4 | 536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33 | 27326 | 5 | 500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1 | 14721 | 14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16 | 34461 | 2 | 500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0 | 17508 | 32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6 | 58645 | 38 | 411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0 | 61473 | 68 | 411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4 | 24356 | 33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7 | 103458 | 94 | 443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59 | 66316 | 10 | 459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7 | 18106 | 112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96 | 36861 | 5 | 480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7 | 95313 | 247 | 384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62 | 23441 | 5 | 535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3 | 17286 | 48 | 480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0 | 22403 | 12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3 | 57202 | 74 | 440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92 | 36688 | 69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3 | 63431 | 11 | 44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5 | 81800 | 1 | 44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1 | 91329 | 146 | 440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 | -- | - | 480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1 | 18135 | 14 | 405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36 | 72950 | 52 | 35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33 | 5746 | 9 | 52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24 | 7240 | - | 52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20 | 8019 | 2 | 52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6 | 11153 | 10 | 439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一 | 497 | 13491 | 10 | 520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68 | 31190 | 50 | 458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68 | 22315 | 5 | 439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67 | 31657 | 4 | 458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58 | 35874 | - | 458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0 | 45172 | 10 | 372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10 | 62438 | 70 | 458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01 | 67675 | 19 | 372 |
宁夏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28 | 2927 | 49 | 523 |
宁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0 | 4276 | 28 | 451 |
宁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40 | 11752 | 139 | 434 |
宁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9 | 15183 | 45 | 368 |
新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63 | -- | 22 | 370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8 | -- | 40 | 317 |
三、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建有2个校区、1所附属医院。学校设有28个教学单位、3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401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3381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约38亿元。
学校加强人才培养。建校近70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7万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7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招生。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人才队伍中现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1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4个,突出贡献专家6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27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标兵4人;甘肃省教学团队8个,基础研究创新群体2个,领军人才23人,优秀专家6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555”创新工程人才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学名师2人,“园丁奖”8人,青年教师成才奖47人。
学校夯实办学基础。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格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5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校重视内涵发展。现有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包括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在甘肃省“双一流”建设规划中,民族学为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一流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民委创新团队,2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建有“丝绸之路信息港大数据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信息港中国-中西亚研究院”。学校是“甘肃省民族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主持单位;“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2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2项、子课题9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1项,省部级项目69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78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党和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在学校格萨尔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包含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多民族、多语种的三卷30册(16开本,每册600页左右,共计约2500万字)学术著作《格萨尔文库》于2018年11月出版面世。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核心期刊(AM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学术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和优秀期刊,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被学术界称为西北区域学术研究期刊中“一点(《敦煌研究》)、一线(《丝绸之路》)、一面(《西北民族研究》)”的一面,费孝通先生在《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十周年时说“(刊物)能办成《西北民族研究》那样就不错,那是专家办刊,学术水准很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十佳学报、首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藏文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十佳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被评为首届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优秀学报。
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在玉树地震救灾中,藏语言文化学院师生受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非遗保护传承试点单位;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学校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临夏州、白银市脱贫攻坚,在2018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构建结构合理、项目丰富、管理高效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坚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双轨驱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模式,选派优秀师生赴国(境)外参加国际会议、研修、培训、开展科研合作、学术及文化交流。完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提高教师国际学术对话及科研参与能力;秉承“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立足学科、建设体系”的理念,引进国(境)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
进入,学校将一如既往扎根西北大地,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自觉投身“四个伟大”历史进程,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写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写好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