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工业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青海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内蒙古工业大学在青海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369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2552名。
二、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天津 | 生或史或地 | 2020 | 本科A | 532 | 29240 | 4 | 47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532 | 29240 | 5 | 476 |
天津 | 化或生 | 2020 | 本科A | 527 | 30338 | 2 | 476 |
天津 | 政 | 2020 | 本科A | 526 | 30542 | 2 | 476 |
天津 | 物或生或地 | 2020 | 本科A | 521 | 31644 | 4 | 476 |
天津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A | 518 | 32296 | 13 | 476 |
天津 | 化 | 2020 | 本科A | 513 | 33403 | 8 | 47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506 | 34916 | 40 | 476 |
天津 | 物和化 | 2020 | 本科A | 494 | 37465 | 12 | 476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34 | 85087 | 130 | 415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89 | 62918 | 160 | 449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20 | 6937 | 263 | 520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458 | 25965 | 319 | 452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452 | 27380 | 2597 | 452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64 | 37511 | 90 | 160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13 | 73570 | 30 | 160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49 | 64604 | 80 | 359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89 | 49895 | 100 | 33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28 | 47981 | 50 | 301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33 | 114430 | 10 | 313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554 | 97034 | - | 495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 | -- | - | 594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3 | 102867 | 60 | 43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62 | 60634 | 20 | 402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0 | 71454 | 45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488 | 194496 | 125 | 449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33 | 126208 | 91 | 418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7 | 73721 | 50 | 395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2 | 95144 | 40 | 464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78 | 133465 | 50 | 410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81 | 109762 | 30 | 353 |
海南 | 生或史或地 | 2020 | 本科 | 539 | 20442 | 1 | 463 |
海南 | 政 | 2020 | 本科 | 533 | 21709 | 1 | 463 |
海南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 | 528 | 22742 | 11 | 463 |
海南 | 化 | 2020 | 本科 | 527 | 22945 | 2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522 | 24067 | 15 | 46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4 | 59568 | 51 | 411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0 | 110757 | 40 | 44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7 | 86054 | 50 | 384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2 | 64058 | 50 | 440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35 | 73532 | 83 | 350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6 | 59018 | 81 | 372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5 | 59603 | 9 | 372 |
青海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69 | 12552 | 10 | 352 |
宁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08 | 17040 | 10 | 368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04 | -- | 3 | 317 |
三、内蒙古工业大学简介
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校目前在新城校区、金川校区、准格尔校区办学,占地面积3228亩。
经过68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22个教学单位,拥有62个研究院(所);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0个,具有工程硕士(13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建筑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等6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有本科专业73个,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有自治区级“双一流”资助学科2个。学校现有本专科学生237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800余人。
“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科学技术奖18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被SCI、EI、CPCI、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800余篇。现有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9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及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实验基地、示范基地。19个“草原英才”创新团队,7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7人,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455人,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585人。专任教师中有88.09%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8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1位教师获得“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46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1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24人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8名自治区教学名师。
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院校行列,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是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自治区授予“教育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22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2005年、2008年先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招生单位。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等地方政府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
68年来,学校培养了17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奋斗在大江南北、工作在各行各业,许多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弘扬“唯实尚行”的校风,坚持创新、特色、内涵、区域、开放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国内知名、民族地区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