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民族大学在重庆市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重庆市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贵州民族大学在重庆市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2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944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23分,最低录取位次为77836名。
二、贵州民族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35 | 84188 | 3 | 415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18 | 10963 | 4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89 | 62918 | 7 | 449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25 | 11525 | 6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88 | 49022 | 9 | 402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1 | 13107 | 1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8 | 64054 | 2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500 | 169941 | 4 | 449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8 | 94656 | 3 | 395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0 | 19662 | 4 | 526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1 | 79006 | 12 | 464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2 | 13584 | 7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86 | 106263 | 9 | 35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4 | 13944 | 5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3 | 77836 | 26 | 411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7 | 22663 | 9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78 | 134732 | 19 | 44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56 | 7627 | 145 | 548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1 | 13715 | 27 | 46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0 | 13864 | 342 | 46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0 | 20632 | 45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94 | 37560 | 336 | 480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73 | 40999 | 40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0 | 58144 | 64 | 384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3 | 63550 | 1092 | 384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8 | 84318 | 92 | 384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2 | 31100 | 9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5 | 81800 | 12 | 440 |
三、贵州民族大学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也是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825亩、校舍面积共73万平方米。学校有纸质图书214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数字资源33TB、电子期刊1.6万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71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其中二级教授13人),副高职称人员56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02人,硕士学位人员809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431人。其中,有国家“”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22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11013人。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各级各类人才,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各行业和学科领域的骨干力量。
经过68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学为主要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19个学院;设有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等管理与教学机构;设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建有信息与数据中心、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训练中心、图书馆、学报等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目前设有8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6个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建设平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3个区域一流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区域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回族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均挂靠我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
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8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78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12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1288篇,出版专著206部。
目前,学校已建设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贵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基地、贵州民族体育教学基地、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法制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基地、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基地,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我校积极开展并探索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开放式办学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建设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马里、尼日利亚、加纳、卢旺达、孟加拉国、尼泊尔、塔吉克斯坦、乌克兰、赞比亚等23个国家留学生257人。
学校先后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7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校党委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党委,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优美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及中央有关部委、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等同志先后到我校视察。江泽民同志来我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江泽民同志又为我校在内的全国几所民族院校共同题写了“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题词;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与我校师生在学校花溪校区共同植下“共青林”。
历经67年建设,贵州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型智库。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始终秉承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发扬“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民大精神,夯实基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奋力向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