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内蒙古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9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0118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2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34229名。
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48 | 17113 | - | 465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42 | 77755 | - | 415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28 | 8580 | -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503 | 53229 | - | 449 |
山西 | 文科 | 2020 | 专科 | 394 | 24004 | - | 130 |
山西 | 理科 | 2020 | 专科 | 341 | 61150 | - | 130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95 | 10118 | 4 | 437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24 | 34229 | 6 | 333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38 | 103508 | 17 | 313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334 | 25145 | 9 | 284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572 | 77067 | - | 495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 | -- | - | 594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1 | 20098 | 16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12 | 85304 | 29 | 435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5 | 11569 | -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28 | 48268 | -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526 | 120749 | 10 | 449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4 | 23278 | 21 | 465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40 | 116385 | 53 | 418 |
河南 | 理科 | 2020 | 专科 | -- | -- | - | 180 |
河南 | 文科 | 2020 | 专科 | -- | -- | - | 180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43 | 42904 | 45 | 52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41 | 10226 | 65 | 53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1 | 15158 | 528 | 426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9 | 15652 | 25 | 42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8 | 62147 | 1374 | 395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4 | 64329 | 35 | 395 |
湖北 | 文科 | 2020 | 专科 | 423 | 45936 | 327 | 200 |
湖北 | 理科 | 2020 | 专科 | 397 | 120394 | 332 | 200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1 | 19221 | - | 526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5 | 75621 | - | 464 |
广东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15 | 32230 | 4 | 430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86 | 123585 | 6 | 410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78 | 14532 | -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8 | 66655 | - | 353 |
海南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59 | 16336 | 5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522 | 24067 | 8 | 46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0 | 14969 | 4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76 | 53810 | 6 | 411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1 | 20610 | -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15 | 95160 | - | 44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3 | 12994 | 39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6 | 61189 | 98 | 384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6 | 13024 | 15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9 | 47975 | 20 | 44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4 | 9262 | - | 439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1 | 44634 | - | 372 |
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前身是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2003年和2009年,湖北省工业学校、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后整体并入。2007年改制更名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2年和2018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设在学校,在服务、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校8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毕业生,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18亩,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52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万多人。现有教职工1179人,专任教师76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4人,81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8人次。外聘高层次人才7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2人、楚天学者15人。
学校坚持“举教师教育旗、走应用发展路、育创新创业才”的发展路向,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6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个省级名师课堂。获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举办了行知实验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3年,学生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17项,其中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获金奖。2008年起,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为龙头,结合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生物工程、新材料工程、文化创意六大学科专业集群。现有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和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校企共建新型高性能环保墙体材料研发中心、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太赫兹与光电子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47项,获教育部、文化部和科技部等科研项目28项,获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省自科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0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省社科奖8项、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100余项。2016年2月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学校特聘教授范锡龙博士是国际科研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一批成果在应用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游学、社会实践项目或短期实习。学校是省教育厅指定的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派出高校,是国家汉办的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海外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近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和“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学校将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正己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范高校,为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