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陇东学院在青海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青海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陇东学院在青海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37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931名。
二、陇东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07 | 35660 | - | 465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86 | 129480 | - | 415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B | 470 | 26085 | -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B | 449 | 91213 | - | 449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7 | 12723 | 1 | 437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58 | 51004 | 4 | 333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25 | 14426 | 2 | 472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39 | 69134 | 13 | 359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65 | 11693 | 1 | 371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95 | 48262 | 14 | 336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26 | 16756 | -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87 | 62346 | - | 301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27 | 126814 | 10 | 313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3 | 39536 | 3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3 | 130139 | 7 | 435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482 | 22390 | -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48 | 67005 | - | 402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0 | 28621 | -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9 | 80369 | -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485 | 200337 | 10 | 449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4 | 51662 | 4 | 465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4 | 181490 | 6 | 418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1 | 26777 | 6 | 42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2 | 87187 | 19 | 395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9 | 30454 | - | 526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1 | 96020 | - | 464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14 | 35493 | -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01 | 95813 | - | 35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7 | 23874 | 2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1 | 60988 | 8 | 411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94 | 37395 | -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5 | 126960 | - | 44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2 | 91035 | 10 | 384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7 | 28560 | 3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78 | 66604 | 2 | 440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3 | 24221 | 6 | 405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2 | 82717 | 4 | 35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5 | 16888 | - | 439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03 | 66505 | - | 372 |
青海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74 | 11931 | 5 | 352 |
宁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7 | 4494 | 1 | 451 |
宁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0 | 16715 | 9 | 368 |
新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26 | -- | 1 | 370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89 | -- | 7 | 317 |
三、陇东学院简介
陇东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甘肃省庆阳市,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庆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庆阳地区农业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陇东学院。2012年庆阳卫校整体并入。学校实行省地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学校现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图书150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27人,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教职工103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69人,其他各类高级职称人员59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63人,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112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3人,庆阳市科技功臣、领军人才6人;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学校设文学、历史与地理、外国语、教育、政法、经济管理、数学与统计、生命科学与技术、农林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电气工程、化学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机械工程、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招生专业50个, 涉及文、理、教、工、农、管、法、医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正宁中湾林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小学教育、农学、生物科学、历史学、经济学、石油工程、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学、中国近现代史、文艺学4个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化工、土木工程、动物生物学、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农林科技、石油工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教学名师3人。
学校建有中国史、生物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与庆阳市共建陇东冬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现代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疏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梁精神研究中心,组建有工业表面活性剂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意大利图西亚大学等1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留学。与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台湾台北商业大学等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学习。学校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等9家企业联合成立了陇东学院微软IT学院。与达内集团、杰普公司共建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与开发方向)等4个专业,与深圳艾比森公司合作,组建“艾比森班”。学校与庆阳市七县一区、与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北京、西安、长三角、珠三角、深圳、广州、新疆等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9项。连年被庆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奖”。
学校扎根高天厚土的陇东黄土大塬,浸润“岐黄故里、周祖之乡”历史文化底蕴,传承陕甘宁革命老区文化基因,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8万人。先后获“全国服务三农金桥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 ,“陇东大讲堂”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教育部等部委表彰奖励。成功承办了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举红色旗帜,借区域资源,走特色之路,贯穿学科建设“一条主线”,促进办学方式和培养方式“两个转变”,实现学科专业体系、培养过程、体制机制“三个优化”,力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五个提升”。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