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廊坊师范学院在广西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广西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廊坊师范学院在广西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3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8442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1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86575名。
二、廊坊师范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北京 | 物 | 2020 | 本科 | 507 | 26132 | 4 | 436 |
北京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04 | 26695 | 3 | 436 |
北京 | 政 | 2020 | 本科 | 501 | 27250 | 1 | 43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545 | 26361 | 23 | 47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528 | 30127 | 7 | 476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33 | 23199 | 1070 | 465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05 | 112045 | 1813 | 415 |
河北 | 理科 | 2020 | 专科 | 429 | 177530 | 60 | 200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19 | 10709 | 10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81 | 68617 | 15 | 449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99 | 9597 | 10 | 437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69 | 48309 | 10 | 333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39 | 11765 | 15 | 472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88 | 47257 | 15 | 359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78 | 26509 | 15 | 336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55 | 13116 | 15 | 371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5 | 9306 | 10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52 | 40159 | 10 | 301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519 | 134931 | - | 495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 | -- | - | 594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6 | 29742 | 10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8 | 107207 | 10 | 435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3 | 16420 | 10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0 | 71366 | 10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499 | 172756 | 27 | 449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1 | 31333 | 10 | 465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25 | 137488 | 10 | 418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5 | 85606 | 10 | 395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36 | 41459 | 10 | 426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0 | 24609 | 10 | 526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4 | 93416 | 10 | 464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32 | 28442 | 10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15 | 86575 | 15 | 353 |
海南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40 | 20253 | 17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521 | 24270 | 3 | 46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8 | 18007 | 10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7 | 58141 | 10 | 411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2 | 31795 | 10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3 | 118366 | 10 | 44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0 | 20900 | 10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31 | 81746 | 10 | 384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2 | 26141 | 12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78 | 66604 | 10 | 440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96 | 19950 | 10 | 405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7 | 79296 | 10 | 350 |
青海 | 文科 | 2020 | 本一 | 448 | 3274 | 6 | 439 |
青海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81 | 11097 | 4 | 352 |
三、廊坊师范学院简介
廊坊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城市--河北省廊坊市。其前身为1946年建立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6年改为河北廊坊师范学校,1964年升为河北廊坊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廊坊师范专科学校、廊坊市教育学院、廊坊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廊坊师范学院。2004年1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与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廊坊师范学院。
学校分廊坊、固安两个校区办学,占地近1800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85亿元,馆藏文献约143.7万册,电子图书约123.7万册。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4个党政部门和7个教辅单位,形成了普通本(专)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被确定为双学士培养单位,2016年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4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约占8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突出贡献专家2人,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百名创新人才1人,“三三三人才” 2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 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特聘教授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实力,现开设本、专科专业102个(本62专40),涵盖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着力于建成省内一流的文科、强势的理科、实用的工科、亮点的术科。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作为“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连续多年承担“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省、市级培训项目。学校秉承“为人、为学、为师”的师范文化传统,弘扬“厚德博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近年来,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现建有50余个科研机构,主办5种学术期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语文教学之友》为河北省十佳期刊。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24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各类专利授权98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780余篇,专著、译著和教材近180余部。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立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进一步成绩,目前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学校开展了实质性项目合作。来华留学工作取得进展,留学生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国别结构日趋优化。对外汉语推广工作取得突破,一所孔子学院已获国家汉办批复。合作办学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马来西亚联合举办航空电子维修(专科)专业已获批准,欧洲航空局(EASA)飞机维修执业资格证书河北省唯一考点正式落户我校。累计派出94名教师、63名学生赴国(境)外教育、科研机构学习,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应用型转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以,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需求为办学使命,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非师范教育为两翼,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校教育与京津冀协调发展对接,推进大学文化辐射地方文明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