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在四川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四川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在四川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8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4386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6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48709名。
二、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19 | 141505 | 12 | 313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297 | 45915 | 12 | 284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482 | 22390 | 12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28 | 76201 | 6 | 402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0 | 34721 | 14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73 | 94502 | 12 | 463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48 | 37424 | 12 | 42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22 | 108019 | 8 | 395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三 | 509 | 41569 | 8 | 501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三 | 443 | 126075 | 6 | 433 |
广东 | 文科 | 2020 | 本科 | 489 | 51129 | 2 | 430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55 | 162002 | 2 | 410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5 | 44386 | 14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5 | 148709 | 10 | 44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2 | 35534 | 1382 | 46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63 | 48343 | 48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01 | 111795 | 1716 | 384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99 | 114313 | 2 | 384 |
三、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民营资本投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毗邻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校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有16个行政管理部门、7个学院和2个教辅部门,开设有本科专业36个。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秉持“依托优秀资源,延揽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理念,以“修身、自信、乐学、笃行”为校训,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开发支撑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路,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社会信赖、民族团结、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生师比匹配、专兼比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专兼任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占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其中,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办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近30人。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校政、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文、法为主,理、工、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1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1个,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1个,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与文化传播研究基地1个,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研究基地”1个。2017年,学校被全国社科联评选为“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近五年来,学校自有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5部。学校“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创新研究团队”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称号。
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8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2万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近年来,毕业生中已有300余人考上了研究生,如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并建成各级各类实习实践基地150余家。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100余名学生交流学习一年。通过“千人留学计划”项目,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赴台湾大叶大学、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学习。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办学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学科门类齐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独立学院。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贵州省民办非企业等级评估5A级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十二五’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贵州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