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海南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海南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海南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36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7834名。
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山西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59 | 84994 | 11 | 130 |
山西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29 | 72158 | 9 | 130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专科 | 318 | 39118 | 7 | 160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86 | 94647 | 13 | 160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495 | -- | - | 495 |
浙江 | 不限 | 2020 | 3段 | 365 | 237595 | - | 279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 | -- | - | 594 |
安徽 | 文科 | 2020 | 专科 | 438 | 97668 | 4 | 200 |
安徽 | 文科 | 2020 | 专科 | 305 | 175035 | 2 | 200 |
安徽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04 | 220766 | 6 | 200 |
江西 | 文科 | 2020 | 专科 | 375 | 35656 | 16 | 150 |
江西 | 理科 | 2020 | 专科 | 342 | 76344 | 21 | 150 |
河南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70 | 298283 | 8 | 180 |
河南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23 | 442810 | 20 | 180 |
河南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22 | 331646 | 12 | 180 |
广西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39 | 189344 | 33 | 180 |
广西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01 | 125425 | 27 | 180 |
海南 | 不限 | 2020 | 专科 | 368 | 47834 | 15 | 250 |
四川 | 文科 | 2020 | 专科 | 391 | 120327 | 4 | 150 |
四川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32 | 255328 | 11 | 150 |
贵州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41 | 210268 | 11 | 180 |
贵州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19 | 133899 | 8 | 180 |
云南 | 文科 | 2020 | 专科 | 366 | 111568 | 4 | 20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76 | 156284 | 2 | 200 |
甘肃 | 理科 | 2020 | 专科 | -- | -- | - | 16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专科 | -- | -- | - | 160 |
新疆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64 | -- | 3 | 180 |
新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192 | -- | 2 | 180 |
三、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宁波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浙江省高职优质校建设单位、教育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是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
学校前身为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4年合并成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坐落于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占地面积600多亩,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学校下设纺织学院、时装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国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雅戈尔商学院/商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现有专业3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优势专业及特色专业10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浙江省及宁波市区域和产业优势,学校构建起时尚“纺织服装+”的“一体多元”专业体系,通过实施“两合作三服务”战略,推进“四个校园”建设,全力创建国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围绕时尚“纺织服装+”,学校构建并不断完善“一体多元”专业体系。学校牵头主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纺织品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打造全国纺织服装类专业高地。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时尚产业,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需求,积极顺应纺织服装产业向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时尚创意方向发展特点,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发展方向要求,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和地方经济发展新趋势,做精做强优势特色专业,积极拓展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各类专业协调发展。
学校努力培育一批党建与业务双带头人教师、行业和教育双影响力教师、技术和教学双能教师和国际化双语双能教师的“四双”师资队伍。聘请一批高水平企业工程师、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开展双师授课,引进建立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深度合作机制。
学校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学校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建设初显成效;“卓越技师”培养项目、“评展鉴赛”学业评价改革、“匠艺”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不断推进。
学校深入实施“两合作三服务”战略。全面深化校企(地)合作和国际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师生成长成才。
学校拥有宁波市新型面料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及宁波市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创新团队,牵头成立宁波市纺织服装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和职教集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学校建有各类校企合作研发平台32个,研究成果“柔性监护电极及其可穿戴系统”获首届“奇思甬动”中国创客大赛金奖,并已实现成果转化。学校每年选派近百名优秀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近百项,每年为企业培训鉴定15000余人次。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纺织行业金牌示范鉴定单位”。对口支援新疆高职院校、结对帮扶黔西南州成绩显著。
学校牵头成立宁波市时尚经济研究所,连续向社会发布《中国城市时尚指数报告》;深入开展纺织服装产业研究,主持并已连续7年发布《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学校近20年积极参加宁波国际服装节活动,连续承办全国纺织机器人应用高峰论坛,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宁波华羽金顶时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同设立“全国童装设计研发中心”。
以特色化、国际化贯穿专业建设,学校国际化总体水平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找准国际化办学方向,开发、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前沿课程和教育教学标准,跟进和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快提升专业品质,高质量建成特色专业群。
围绕创建国内一流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已通过了英方教学认证,被列为宁波市首批特色学院建设单位,已形成一支由国际高层次时尚创意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团队组成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中日合作专业项目入选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韩合作专业项目获全国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一带一路”特色人才培养等项目列入宁波市“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首批重点建设项目。
学校以“修德、长技、求真、尚美”为校训,以弘扬“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为己任,物质和精神两手抓“四个校园”建设。通过推进“阳光校园”建设,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锻造师生健康体质;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塑造师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通过推进“创意校园”建设,积极倡导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教学科技创新,并以此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激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深入探索跨界跨专业科技创新,促进文化艺术、工艺技术、信息技术的结合,让校园成为充满活力的信息谷、创意岛和艺术园。通过推进“美丽校园”建设,着力打造安全、卫生、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强化物质环境保障和思想精神引领,提高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红帮文化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基因,入选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通过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时代先进文化,融入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学校特色文化,促进“红帮精神”与现代工匠精神、现代时尚文化的紧密结合,倡导和培育追求卓越、追求创新、追求高雅的文化氛围,凝炼学校文化精神。
学校网络育人平台建设项目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并入选教育部教育典型案例。学校党委“借力互联网+创新党建服务新模式”入选全省高校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案例,“e支部”获得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师生联合支部群、校园(企)党建联合体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学校是浙江省“平安校园”和宁波市首批“文明校园”。
近年来,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和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和获奖层次大幅提升,在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近三年共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奖1000余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后三年内创业率都稳定在较高水平,社会及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上升。学校办学三十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其中一大批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荣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宁波市“教育推动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