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

2024年佛山最低工资标准多少钱,佛山最低工资调整时间方案

发布时间:2023-09-21 21:05:33

佛山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那么佛山最低工资标准规定是如何的?佛山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时间是什么时候?本文小编整理了关于佛山最低工资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2019最低工资兰州最低工资 成都最低工资 乌鲁木齐最低工资
绍兴最低工资 中山最低工资 台州最低工资 保定最低工资
惠州最低工资 烟台最低工资 广州最低工资 太原最低工资
徐州最低工资 金华最低工资 南通最低工资 南昌最低工资
贵阳最低工资 南宁最低工资 泉州最低工资 常州最低工资
石家庄最低工资 长春最低工资 温州最低工资 济南最低工资
哈尔滨最低工资 福州最低工资 佛山最低工资 厦门最低工资
大连最低工资 昆明最低工资 无锡最低工资 东莞最低工资
宁波最低工资 青岛最低工资 沈阳最低工资 长沙最低工资
郑州最低工资 南京最低工资 天津最低工资 西安最低工资
苏州最低工资 武汉最低工资 重庆最低工资 杭州最低工资
深圳最低工资 北京最低工资 上海最低工资 合肥最低工资

佛山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自2018年7月1日起调整为

1720元/月

16.4元/小时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增加职工收入,特别是促进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将起到直接拉动作用。职工的失业保险金、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试用期工资、公益性岗位工资以及单位歇业、停产等情况下工资、生活费将随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上涨。

广东最近三次调高最低工资情况

(注:第一类地区是广州市,第二类地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四市,第三类地区除原来的汕头、惠州、江门三市,增加了肇庆市,第四类地区包括余下的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十一市)

上调最低工资

广东人会增加这些收入

1、加班工资提高

加班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可获得的加班费也会相应提高。像小编这种加班狗喜闻乐见啊!

2、病假工资提高

劳动者在休病期间,用人单位应当约定支付病假工资。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偶尔请病假损失也会少一点。

3、试用期工资增加

毕业季来临,很多同学即将或已经进入了试用期。而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劳动者违纪等情况的工资

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即使被扣工资,扣除后的实际收入仍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而广东2013年就已经执行《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禁止对员工罚款和乱扣工资。

5、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增加

被派遣劳动者被用工单位退回后在无工作期间,劳动派遣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6、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适时调整

据悉,多地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继续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公务员奖金制度,落实公安干警执勤津贴制度。

7、政府各项补助适时提高

低保、五保、三无人员、残疾等人员补助,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水平,相应提高补助标准。

8、失业保险待遇提高

现规定,失业保险待遇根据所在单位年限,按最低标准工资相应比例计发月数进行待遇计算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就会提高失业金待遇标准。

9、停工、停业期间工资

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按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哪些人群受益最大?

基层劳动者

包括清洁工、推销员、服务员、钟点工等,这些人群的工资收入往往偏低于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主要是为了保障他们的权益。

销售或推销

从事这些职业的员工的底薪往往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大部分收入是由销售提成构成的,如果销售业绩不理想,那么有可能就只能拿到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工资

有些用人单位故意

将最低工资标准和标准工资混淆

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加班工资、奖金、福利、技术职称工资等,不要混淆最低工资和标准工资概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

即劳动者的最低标准工资

=最低工资+奖金、加班工资等

劳动者如果提供了正常劳动

企业却支付低于当地最低标准的工资

应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

或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