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2024年关于四个排查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13 16:02:13

 近日,组织部印发《关于深化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贪腐谋私、执法不公的问题。

  “四个排查”是中组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批示精神,在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中组部坚持问题导向净化政治生态的有力举措。排查不作为,重点解决基层干部的能力问题;排查乱作为,重点解决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排查贪腐谋私,重点解决基层干部的党性问题;排查执法不公,重点解决基层干部的良心问题。

  不作为,是基层干部的一种惰性表现,但实质上基层干部能力不足的明证。基层干部,虽然身处工作第一线,地位不高,级别不大,但担负的责任却非常大。因为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密切联系群众,更需要具备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的能力。时下,一些基层干部把不作为的原因归结于反腐败,认为反腐败束缚了自己干事的手脚,纯属一派胡言。反腐败,是为了更好地立规矩、建制度,创造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如果干部认为反腐败不利于工作,要么是藏有私心、想谋私利,要么是缺乏能力、没有能力。

  乱作为,是基层干部不守规矩、无视制度的表现,检验的是基层干部作风是否过硬,是否正派。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艰苦,坚守工作辛苦,但基层干部不能因为艰苦、辛苦就胡作为、乱作为、瞎作为。一些基层干部为了盲目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或者为了短时间凸显自己的政绩,或者为了迎合上级部门和领导的个人喜好,不立足当地实际,不考虑群众所需,急于上项目、铺摊子、出成绩,甚至搞不切实际的假政绩,做一些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费力不讨好,既乱用和浪费国家资源、资金,又侵害群众利益,不只是作风不实,而是作风不好;不只是影响干群关系,更影响党的形象。

  贪腐谋私,是所有干部的大忌,党纪国法坚决不容。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在基层工作很辛苦,工资待遇也不高,在项目建设、替人请托中接受一些小意思、小感谢、小恩惠,甚至就是一些土特产,这算不了什么事。但千里大堤毁于蚁穴,正是这些小小的“活思想”,积久成疾,把党性抛于一边,出现了小官大贪、小官巨贪等现象。山西省在治理塌方式腐败中,利用农村“三资”清理,积极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就是解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对基层干部贪腐谋私进行了有效打击和有效治理。

  执法不公,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人品问题,考验的是基层干部的良心。一个干部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就是良心的丧失,猪狗不如。比如,一些基层干部在大拆大建中,为了个人的名誉或利益,进行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严重的还发生“打死人”的命案;有的基层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谋的是私利,丢的是人格,影响的是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的仍然是群众的利益。公正执法,是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底线,一旦这个底线被突破,就会动摇党的事业根基,破坏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就会遭受千人指万人骂。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