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圆梦

甘肃有哪些师范类大学 甘肃师范类大学名单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3-09-17 06:37:43

一、甘肃有哪些师范类大学

甘肃的师范类大学共有7所,名单分别为西北师范大学、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序号院校名称所在地学历层次院校类型
1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本科师范
2陇东学院甘肃本科师范
3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本科师范
4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本科师范
5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本科师范
6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高职(专科)师范
7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高职(专科)师范

二、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17个,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省创新群体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学校现设27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生态实训基地约13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3.3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27.5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052.3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03.9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001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113人,博士研究生392人,硕士研究生6141人,留学生330人,继续教育学生5035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78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0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9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86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23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美术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二级授权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4个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9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95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

【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附属办学】西北师范大学现设有附属教育集团,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三、陇东学院简介

陇东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甘肃省庆阳市,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成立的国立庆阳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陇东学院。

学校现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馆藏图书150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233人,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教职工10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5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3人,庆阳市科技功臣、领军人才6人;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学校设文学、历史与地理、外国语、教育、政法、经济管理、数学与统计、生命科学与技术、农林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电气工程、化学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机械工程、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教、工、农、管、法、医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正宁中湾林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小学教育、农学、生物科学、历史学、经济学、石油工程、物理学8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学、中国近现代史、文艺学4个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化工、土木工程、动物生物学、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农林科技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3人。

学校建有作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其工程应用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庆阳市共建陇东冬小麦工程研究中心、陇东苹果工程研究中心、抗疏力工程研究中心、荒漠化研究与治理中心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有工业表面活性剂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陇东大讲堂”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教育部等部委表彰奖励。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传统运动会上取得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成功承办了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

学校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意大利图西亚大学等1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留学。与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等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学习。与微软IT学院合作开展学生培养工作,与深圳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艾比森班”,共同培养学生。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围绕深度转型发展主题,抓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坚持“面向需求,转变方式,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实现学科专业体系、培养过程、体制机制“三个优化”,促进办学方式、培养方式“两个转变”,力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个提升”,切实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大学。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