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圆梦

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9-15 11:32:04

一、项羽失败的原因

原因一,项羽的兵被称为有"四十万精兵",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亲兵的却只占有不到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掌控能力不能完全把握着,对于一个大将军,一个领导人无疑是一种威胁。

原因二,项羽是个顽固的习武之人,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你可能会说,项羽是个习武之人为什么会造成他的失败呢?的确,项羽是个所向披靡的英雄,但是他只会武功,其他方面的斗争却处于弱势地位。他是去和刘邦争天下,争皇位的人,试问一个只知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如何去争天下,争皇位?他如何去靠取武力来了解民心所向,从而得到民心?打仗,项羽确实是一个高手,但是这天下,还非得是一个文武双全,用得计谋之人才能久坐。

原因三,民心。上面说到了,项羽只会武力得不到民心,为什么呢?举例来说吧,项羽在起义中多次采用的是屠城的方式,那么多无辜的秦国子民究竟犯了什么罪,竟然惹来如此杀身之祸!如此得到的土地,得到的不过是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建筑,人民如何去爱戴他,推举他?从他火烧阿房宫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得不到民心,项羽想要的东西只是靠古老笨拙又残忍的方式得来的,这和秦二世的暴政又有什么分别呢?我相信当时的秦国子民也是这么想的。

原因四,不听谏言。有古文为据: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也就是说,项羽在屠杀咸阳城的时候不仅杀死了秦二世,还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坏事,让百姓们对他很失望,韩生就来劝项羽,项羽不听,韩生感叹道:"都说这楚人就像是带着帽子的猴子一样,原来真是如此啊!"项羽一听不高兴马上就杀了韩生。对于不听谏言的领导者,人们往往是不信任的,有人愿意站出来劝谏领导者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但是领导者不听取,到最后没人愿意站出来说真话,每个臣子说的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话,那么这个组织离失败也不远了。

二、项羽失败的启示

项羽想要建立的天下从国际层面而言是由霸主主导的军功诸侯体系,从国内制度来看是楚国式的贵族体制,而从基层社会层面来看则是一种由三老主导的乡里共同体秩序。

首先看国际层面,楚汉之际,打破秦式大一统恢复列国秩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由霸主主导的新军功诸侯体系却是项羽的政治创造。

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但是基于文化认同的六国意识却远远没有消退。即使在祖龙仍在世时,仍有张良刺秦试图复国的举动,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秦汉之际战国时的七国格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在陈涉首义之后不久,除韩国外关东五国纷纷复立,但是此时的关东诸国皆是由武人所建,只有齐国与魏国的国君为王室成员。而在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后,六国贵族纷纷回到政治舞台,除燕国外六国国君均为王室成员,在这一阶段战国时的七国格局已经彻底恢复。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楚汉之际对于天下秩序的普遍预期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格局而言,恢复战国时的七国格局,第二,就君主而言,由六国王族担任国君。对于第一点著述以多,这里补充一个关于第二点的例证,项羽诛杀宋义之后,诸将【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这句话直接否定了陈涉张楚政权的合法性,认为项梁所拥立的怀王政权才是楚国之始,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在楚汉之际六国王室与六国政权是难以分割的,范增之议并非没有道理。

三、现代对项羽评价

蔡东藩: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杀子婴,弑义帝,种种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为非战之罪,罪固不在战,而在残暴也。彼杀人多矣,能无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复谁尤!

周恩来: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毛泽东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