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厦门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506 | 19650 |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500 | 509 | 17899 | 4559 |
辽宁省 | 本科批 | 552 | 570 | 24224 | 6021 |
福建省 | 本一批 | 500 | 32196 |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61 | 20075 | ||
山东省 | 本科批 | 538 | 552 | 65694 | 18114 |
广东省 | 本科批 | 503 | 543 | 68544 | 22603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18 | 664 | 7818 | 2395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54 | 533 | 12023 | 3091 |
青海省 | 本二批 | 417 | 481 | 8676 | 2081 |
甘肃省 | 本二批 | 475 | 521 | 34331 | 7364 |
陕西省 | 本二批 | 475 | 518 | 58752 | 14688 |
云南省 | 本二批 | 530 | 560 | 35713 | 9822 |
贵州省 | 本二批 | 458 | 531 | 51845 | 12407 |
四川省 | 本二批 | 549 | 542 | 75724 | 17054 |
重庆市 | 本二批 | 522 | 529 | 41591 | 136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500 | 509 | 41673 | 11379 |
湖南省 | 本二批 | 504 | 559 | 54705 | 13142 |
湖北省 | 本二批 | 509 | 543 | 50894 | 11674 |
河南省 | 本二批 | 518 | 539 | 86875 | 20442 |
江西省 | 本二批 | 526 | 556 | 38186 | 10481 |
福建省 | 本二批 | 490 | 543 | 36522 | 8581 |
安徽省 | 本二批 | 513 | 559 | 61423 | 14521 |
江苏省 | 本二批 | 345 | 337 | 74258 | 18999 |
黑龙江省 | 本二批 | 503 | 503 | 29000 | 7325 |
吉林省 | 本二批 | 516 | 538 | 20499 | 3811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二批 | 461 | 537 | 29771 | 5341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92 | 535 | 41041 | 7209 |
河北省 | 本二批 | 520 | 553 | 71726 | 17223 |
二、厦门理工学院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国家中心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
学校现有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4.3 万余册,电子图书531.9万册。信息化、数字化校园高起点建设。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等19个院、部。
学校现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车辆工程和电气工程),5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0508人(含研究生284人,留学生113人);专任教师106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4.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2.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 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厦门市十大千亿产业链,布局发展电子信息(微电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材料应用技术、城乡建设与环保、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金融服务与物流等8个学科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及1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六联合”、“二元制”、“卓越应用人才”等多种培养方式。2012年以来,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居省内同批次高校首位;自2013年起部分专业在福建省及其它部分省列入本一批招生。具有篮球(女子)和健美操两个国家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
2014年以来,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已获得国家级奖项近1100项,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结构设计、英语竞赛、工程算量、物流设计、机器人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近160项。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算量软件大赛等部分赛事更是连续多年蝉联冠军。
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52门;建有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与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2个。2014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累计23项。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台湾IEET认证。
针对我校办学特点,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培养与亲产业人才相匹配的人文素质。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大力倡导“守望相助”的校园亲情理念,激发学生自助互助的热情,引导学生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富有厦门理工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保障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4年至今,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98项、省部级项目242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横向科研经费达1亿元),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7项,市级科研奖励15项。2017年10月,我校喻志阳博士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在材料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建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光电技术与器件”、“高电压技术”、“功能材料及应用”等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和“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软件评测”等2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3个、厦门市平台18个。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与宸鸿科技、冠捷集团、联芯电子、麦克奥迪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州)、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进行项目成果交流,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建有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
国际交流多元拓展,闽台合作成果丰硕。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54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福建省唯一)。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福建省首个)等。2010年起成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先后以“3+1分段对接”、“4+0”模式联合培养人才;两岸校校企共建海峡商贸学院、微电子学院;两岸高校共建实验室和研究所5个;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等。2017年5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等市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校深化综合改革成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泰斗潘懋元先生带队到校考察调研,高度肯定了我校“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及“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指出学校发展紧贴厦门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办学成效显著。在近几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本科高校内涵建设评价和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绩效评价中,我校主要指标均居同类高校前列。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2017)》显示,我校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发展潜力第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