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圆梦

华北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2019

发布时间:2023-09-21 07:10:10

一、华北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省份批次理科文科理科最低位次文科最低位次
北京市本一批469508240107479
天津市本科A段463484230636207
辽宁省本科批4775405543911628
山东省本科批48753312913130426
海南省本一批547619167754666
广东省本科批
520
39662
宁夏回族自治区本二批438522146343973
甘肃省本二批460512426019227
陕西省本二批4635086715217680
云南省本二批4895295624418964
贵州省本二批4245117674018544
四川省本二批51952510622026056
重庆市本二批4945175580717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二批4324237553437155
湖南省本二批4875446846619534
湖北省本二批4735237180717406
河南省本二批49853211239124466
江西省本二批4985465803214426
福建省本二批4475095744816674
安徽省本二批4885448560922787
江苏省本二批32932310992329156
黑龙江省本二批4574814388810155
吉林省本二批449495379628279
内蒙古自治区本二批4074984325410191
山西省本二批475524525379925
河北省本二批4985469164619989

二、华北科技学院简介

华北科技学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前身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84年投资兴建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改制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27所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之一;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华北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学校地处河北省燕郊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毗邻北京,距天安门约30公里,北京市812路等公共汽车直达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固定资产12.2亿元,建筑面积44.4万多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2.8亿元。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广泛,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4万余册,电子图书164.39万种,中外文报刊543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建立了较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高标准田径运动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篮、排、网球场馆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备,校园内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服务网络完备,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

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拥有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现有教师91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比87%,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外籍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国家级安全生产专家8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8人。

学校形成了全日制本科教育、双学士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本科专业设置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今年共有51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1个。安全科学与工程获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引导专项资金滚动支持;安全工程和采矿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协会认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23项,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纵向项目5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54项。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000人,其中研究生150余人,外国留学生40人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接近15%。近五年学生获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奖263项。

学校与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委直属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国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常年开展安全监管监察、地方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央企负责人有关矿山救护、应急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等类型的培训,年培训规模8000人次左右。

学校与国际劳工组织、欧盟委员会等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工作联系,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等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每年长期在校任教的外籍专家和教师20人。中国-拉脱维亚“一带一路”学术交流中心设在我校。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