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州的大学有哪些
1.兰州本科学校名单【1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兰州大学 | 教育部 | 兰州市 | 本科 | |
2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3 | 兰州交通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4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5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6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7 | 兰州城市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8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9 | 西北民族大学 | 国家民委 | 兰州市 | 本科 | |
10 | 甘肃政法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1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2 | 兰州工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3 |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14 |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15 |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16 |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17 |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2.兰州专科学校名单【13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2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3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专科 | 民办 |
4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5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6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7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8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9 |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10 |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专科 | 民办 |
11 |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12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13 |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二、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学校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
校园面积3,800.137亩(不含未办理土地证的面积),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学校现有本科生19,510人,硕士研究生10,773人,博士研究生2,180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59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028人,专职管理人员805人,在站博士后131人,其中师资博士后27人。教授等正高职54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719人,临床医学教授112人,副教授249人。研究生导师1,6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2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99人。两院院士15人,“”特聘教授11人,“”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青年项目人选6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7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
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高校精准扶贫智库,3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兰州大学是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学校现有100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特色专业。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4位校友当选为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三、兰州交通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创建于1958年5月,由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主干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为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建校当年,我国铁道运输学科奠基人之一的林达美教授、著名桥梁专家胡春农教授、著名铁路轨道专家沈智扬教授、著名有线通信专家孙祺荫教授、著名机械专家张殿执教授、著名无线电技术专家班冀超教授、著名数学家赵祯教授等340多名教职工从京、唐两校成建制调入学校,之后铁道部又抽调了一批留苏科学技术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当年建校,当年招收7个本科专业446名学生。
学校始终秉承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等轨道交通学科专业群优势明显。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结论,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入选教育部“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6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8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01亿元,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17亿元,图书馆藏书285.2万册。现有招生本科专业61个,在校本科生2.2万余人,工科学生占比82%。研究生共43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35人,博士研究生316人。高职学生2663人,留学生260人。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学科特色鲜明、门类齐全,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5个学科(群)入选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其中包括2个优势学科、3个A类特色学科。现有19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包括1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8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20%~30%)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30%~40%)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被评为C-类(排名60%~70%)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以2位双聘院士、1位特聘教授、4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位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41位甘肃省领军人才等230余位国家级省部级专家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1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64人,占专任教师的53.88%,其中教授243人,副教授4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75人,占专任教师的82.86%,其中博士学位348人,硕士学位827人。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1位省级教学名师。
学校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是全国承担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早最多的高校,所参加的青藏铁路工程项目,200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列全国参与高校之首),所主持的多个项目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奖。近两年,教师发表的论文有1494篇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检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393项;获省部级奖励科技成果30项;授权各项专利345件;科研到款额年均1亿元左右。建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六十年励精图治,开拓进取,遵循“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逐渐形成了“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教学特色,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实力居甘肃省高校前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空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招收培养院校和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