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属于一本大学,该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2018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
江苏 | 本一 | 383 | 378 |
北京 | 本一 | 659 | 642 |
天津 | 本科A段 | 663 | 618 |
山西 | 本一 | 631 | 604 |
内蒙古 | 本一 | 648 | 600 |
辽宁 | 本科 | 654 | 614 |
黑龙江 | 本一 | 637 | 584 |
安徽 | 本一 | 646 | 629 |
福建 | 本一 | 629 | 617 |
江西 | 本一 | 632 | 626 |
山东 | 本科 | 660 | 634 |
河南 | 本一 | 646 | 634 |
湖北 | 本一 | 634 | 631 |
湖南 | 本一 | 639 | 643 |
广东 | 本科 | 607 | 607 |
广西 | 本一 | 636 | 610 |
海南 | 本一 | 764 | 774 |
重庆 | 本一 | 648 | 596 |
四川 | 本一 | 651 | 614 |
贵州 | 本一 | 628 | 650 |
云南 | 本一 | 647 | 639 |
陕西 | 本一 | 644 | 623 |
甘肃 | 本一 | 623 | 581 |
青海 | 本一 | 571 | 545 |
宁夏 | 本一 | 598 | 604 |
新疆 | 本一 | 633 | 598 |
河北 | 本一 | 681 | 658 |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在英国QS教育集团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亚洲第76名、中国大陆第17名。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久弥坚。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以及徐特立学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300余名,汇聚了22名两院院士、39名“奖励计划”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名“”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拥有1个“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立德树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传承文明。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在建校78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和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在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连续九届共15件作品获“十佳作品”奖,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2017年,学生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无人机及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冠军;2018年,学生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专项赛金奖,包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冠亚军且获得五项“第一”。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左右,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5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