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
西南民族大学2018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最低位次 |
---|---|---|---|---|
江苏 | 本一 | 339 | 339 | 15231 |
北京 | 本二 | 493 | 527 | 7298 |
天津 | 本科A段 | 537 | 529 | 4691 |
内蒙古 | 本一 | 528 | 546 | 2739 |
辽宁 | 本科 | 553 | 565 | 5035 |
黑龙江 | 本一 | 555 | 539 | 2562 |
安徽 | 本一 | 543 | 577 | 8937 |
福建 | 本二 | 435 | 503 | 16061 |
江西 | 本一 | 552 | 586 | 5529 |
山东 | 本科 | 520 | 567 | 15853 |
河南 | 本一 | 554 | 584 | 8565 |
湖北 | 本一 | 541 | 589 | 6275 |
湖南 | 本一 | 525 | 586 | 8795 |
广东 | 本科 | 481 | 544 | 20066 |
广西 | 本一 | 535 | 564 | 4983 |
海南 | 本一 | 584 | 639 | 3260 |
重庆 | 本一 | 556 | 537 | 6609 |
四川 | 本一 | 572 | 569 | 10097 |
贵州 | 本一 | 534 | 609 | 4000 |
云南 | 本一 | 554 | 583 | 7404 |
陕西 | 本一 | 504 | 536 | 7291 |
甘肃 | 本一 | 513 | 523 | - |
青海 | 本一 | 466 | 494 | 1064 |
宁夏 | 本一 | 483 | 545 | 1848 |
新疆 | 本一 | 509 | 534 | - |
河北 | 本一 | 572 | 602 | 6945 |
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2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4人入选天府,37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先后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9人先后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3人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分别为四川省“”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8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7人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83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首届教学名师,1人为国家民委首届青年教学标兵,35人为学校教学名师。
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4个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85个;有5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9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98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76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