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属于一本大学,该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最低位次 |
---|---|---|---|---|
江苏 | 本一 | 371 | 359 | 5425 |
北京 | 本一 | 626 | 631 | 1441 |
天津 | 本科A段 | 623 | 604 | 1006 |
山西 | 本一 | 592 | 587 | 1441 |
内蒙古 | 本一 | 605 | 583 | 786 |
辽宁 | 本科 | 637 | 601 | 1281 |
黑龙江 | 本一 | 606 | 560 | 1326 |
安徽 | 本一 | 611 | 611 | 2369 |
福建 | 本一 | 588 | 597 | 2141 |
江西 | 本一 | 609 | 613 | 1788 |
山东 | 本科 | 624 | 613 | 2936 |
河南 | 本一 | 608 | 616 | 2693 |
湖北 | 本一 | 621 | 610 | 3212 |
湖南 | 本一 | 610 | 629 | 1987 |
广东 | 本科 | 572 | 583 | 5827 |
广西 | 本一 | 599 | 593 | 1903 |
海南 | 本一 | 701 | 724 | 684 |
重庆 | 本一 | 609 | 573 | 1857 |
四川 | 本一 | 625 | 594 | 3072 |
贵州 | 本一 | 589 | 628 | 2212 |
云南 | 本一 | 607 | 621 | 1813 |
陕西 | 本一 | 599 | 595 | 1508 |
甘肃 | 本一 | 584 | 549 | - |
青海 | 本一 | 494 | 527 | 495 |
宁夏 | 本一 | 559 | 578 | 726 |
新疆 | 本一 | 594 | 578 | - |
河北 | 本一 | 649 | 639 | 1984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六十年来,学校承载着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推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紧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十一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00行列;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入选者6人,国家“”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6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中科院”入选者7人,3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支团队列入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