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属于一本大学,该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南昌大学2018各省投档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最低位次 |
---|---|---|---|---|
江苏 | 本一 | 358 | 358 | 5814 |
北京 | 本一 | 577 | 585 | 3979 |
天津 | 本科A段 | 578 | 584 | 1808 |
山西 | 本一 | 567 | 579 | 1990 |
内蒙古 | 本一 | 519 | 519 | 5044 |
辽宁 | 本科 | 593 | 585 | 2630 |
黑龙江 | 本一 | 577 | 549 | 1889 |
安徽 | 本一 | 595 | 598 | 4089 |
福建 | 本一 | 560 | 590 | 2740 |
江西 | 本一 | 569 | 592 | 4511 |
山东 | 本科 | 596 | 607 | 3903 |
河南 | 本一 | 587 | 603 | 4574 |
湖北 | 本一 | 587 | 607 | 3605 |
湖南 | 本一 | 593 | 619 | 3059 |
广东 | 本科 | 556 | 575 | 8073 |
广西 | 本一 | 584 | 591 | 2067 |
海南 | 本一 | 663 | 711 | 897 |
重庆 | 本一 | 580 | 562 | 2902 |
四川 | 本一 | 613 | 590 | 3818 |
贵州 | 本一 | 578 | 631 | 1973 |
云南 | 本一 | 589 | 611 | 2831 |
陕西 | 本一 | 567 | 570 | 3133 |
甘肃 | 本一 | 556 | 546 | - |
青海 | 本一 | 491 | 508 | 780 |
宁夏 | 本一 | 527 | 561 | 1203 |
新疆 | 本一 | 565 | 557 | - |
河北 | 本一 | 616 | 630 | 2813 |
南昌大学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20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00多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和23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其中工程硕士有20个领域),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5所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2‰,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4‰,化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2‰。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第3名。
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4392人(其中专任教师2516人,正副教授1416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创新项目入选者5人、“青年”入选者4人,国家“”领军人才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特聘教授6人,中科院“”人选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国家科技部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学校涌现了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风益等一批崇尚师德、爱岗敬业的典型。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213人,各类研究生14980人,国(境)外学生14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了“际銮书院”,推行跨学科、跨学院培养人才的改革。2014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