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调查:七成00后中学生月零花钱不到200元(二)

发布时间:2023-09-19 23:18:15

  每月有人情基金 攒钱买演唱会门票

同样读初二的孙嫣然说,父母把她的压岁钱都存到银行卡里,用来给她交学费。小学时,压岁钱跟她基本上没关系,读初中后,父母开始按照10%的比例“返还”一部分给她。“我最在乎的是在自己手里的钱。小学的时候,就用来买个辣条,现在我有自己的打算。”孙嫣然说。因为住校,除了返还的压岁钱,嫣然的零花钱也是充在饭卡里,每两个星期充300元。

青春期的女孩子喜欢吃零食,除去吃饭,还会买柠檬茶、果冻、香瓜子、冰激凌等零食。此外,人缘不错的她时不时就会给好朋友买生日礼物。她基本上都在淘宝上买,为了给朋友最好的,她总爱挑贵的,让爸爸用支付宝付款。后来,孙爸爸觉得女儿在人情往来上的花费有点多,便决定每个月给50元作为“非必要消费基金”,购买礼物也从这笔基金里出。“以前买礼物找父母要钱,没有便宜或贵的概念。”孙嫣然说,自那以后,她买礼物开始注重性价比。至于返还的压岁钱和剩下来的消费基金怎么用,孙嫣然卖了一个关子。班主任告诉记者,小姑娘是想攒钱买偶像演唱会门票。“我认为挺好的,通过合理规划零花钱,开源节流把钱用在自己想用的地方。一张演唱会门票不是小数目,不伸手向父母要,‘靠自己’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反对理性追星。”嫣然的班主任说。

 学校:

  “记账教育”引导理性消费

  严重超支会影响学生评优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学生处副主任陈英介绍,学校在学生初一入学时,给每人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计账。“我们要求孩子每周做预算,记下每笔消费。一周下来看是否超支、超支是否有必要,生活老师如果发现超支严重,会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指导。”陈英说,学校的“记账教育”开展多年,为的是让学生学会理性消费。

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一些孩子慢慢扭转了入学时的“大花洒”习惯。初二(9)班班主任林樱告诉记者,学校规定学生每个月除去伙食和必要学习用品之外的零花钱消费不能超过120元,如果连续2个月超支,学生的评优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导他们理性消费。“统计账本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普遍花费较少。由此可见,零花钱的使用也涉及自控力的问题。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能控制各种不合理的欲望,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也能更加自律。”林樱说,“00后”初中生“舍得花钱”,平时不算“大花洒”的同学,一旦遇到真正喜欢的东西,也敢于“一掷千金”,花起钱来还是挺有魄力的。在零花钱的使用上,也更加有规划性。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广州第一批开展理财教育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该校老师张瑜萍表示,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关乎的不仅仅是自律问题,还包括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及人性教育。“零花钱的使用不是节俭那么简单,而是如何把钱用在点子上。”张瑜萍说。因此,学校老师会带孩子们参观银行、企业,了解经济生活。为了教育他们如何用好钱以及“钱生钱”,相应地组织校内商品交易会、众筹创业等活动。

  家长:

  “后悔给儿子开支付宝账号”

  “零花钱太少了孩子没尊严”

梁女士最近陷入了一种焦灼的状态,她发现,儿子东东的支付宝账单里有好几笔游戏周边的花费。“我很后悔在他初二时给他开了支付宝账号。”梁女士说,东东上初一后,除去伙食费,她每个月会给东东150元现金,并给予他足够的自由度,自己基本不去过问。东东大多在网上购物,每次都是把购物链接发给梁女士,她在网上支付后,东东再把现金还给她。这样的话,梁女士其实对东东的零花钱实现了一定的监管,起码知道他把钱花在哪儿了。

上初二后,东东觉得这样太不方便了,便屡次央求给他开一个支付宝账号。梁女士一时心软答应了,从此便丧失了对儿子购物监管的渠道。“就我过去所知,东东的购物清单都很正常,以书、衣服、文具和零食居多。我也跟他约好了,我推荐的书和衣服,不算到他的零花钱里。但我不赞同,他非要买的书和衣服,就由他自己‘埋单’。一年下来,东东的消费挺理性的,我才答应给他更大的自由度。”梁女士说。然而最近,东东在电脑上查看支付宝账单后没有关闭窗口,梁女士这才发现儿子有好多游戏消费,买账号、买皮肤、充游戏卡等。“虽然不多,但花在游戏上居多,肯定要影响学习!”梁女士说,现在她在考虑如何跟儿子谈判,把支付宝账号停掉。

家长陈先生的儿子现在读初三,因为儿子一直比较自觉,他在零花钱上的监管并不严,也没有“定时定量”,基本上儿子钱花完了,开口问他要,他就给个三四百元。林先生说,孩子用这些钱充饭卡、充羊城通、买书、请同学喝饮料、偶尔也买一些游戏装备。“我觉得零花钱不能太少,零花钱少了孩子花钱抠抠搜搜的,没有尊严。”林先生笑说。

 建议:

  家长要“下放财权”也要适当监管

张瑜萍老师表示,孩子到了初中,有了更强的自主意识,应对他们的“财权”予以尊重。以利是为例,家长最好不要把利是全部拿走,倒可以以此为契机,教育孩子把钱管好。如果利是较多,也可以让孩子先管一部分,设一个账本。另外,最好能开设孩子名下的银行卡或存折,并且考虑告诉孩子密码,这样孩子才会觉得“钱是自己的”。如果担心孩子没有节制,可以只放较少的钱,并设短信通知。

“现在消费方式那么多元,网购平台那么多,孩子们面临的诱惑更大了。”张瑜萍说,当孩子要求更大的自主权时,家长要做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放权”,而不是一下子全部不管。决定放权之前,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做好深入的沟通交流,并且观察一段时间,考察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另外,要与孩子达成协议,钱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不能用在哪些地方,每个月的预算和决算要向家长汇报等。家长不一定要过问每一笔消费,但定期查看账单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下子放任不管,发现孩子在消费上有比较大的问题,再重新监管,会耗费更大的沟通成本。”张瑜萍说。至于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中学生疯狂打赏主播,花巨款买游戏装备等情况,张瑜萍认为,这都与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和必要的亲子沟通有关。家长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支付工具,不要随便告诉孩子自己的银行卡密码、支付宝或微信的支付密码。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