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并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之日起九十日内,将征地补偿费用(社会保障资金除外)足额支付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及其他权利人。
第三十三条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补偿对象为土地所有权人。青苗、水产品的补偿对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青苗转由他人经营管理的,补偿对象按承包经营权人与经营管理人的协议确定,协议未约定的对经营管理人予以补偿。除房屋外的一般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对象为所有权人,如无产权证明,则为建设人、使用人,承包经营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征收宅基地和地上房屋,应当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条件有改善的原则,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居住权。
第三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计提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将被征地的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向被征地的农民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扶持被征地的农民就业。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规定缴交社会保障资金,不得拖欠。
第三十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未按规定支付,社会保障费用未按规定落实的,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拒绝交付土地。
第三十六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足额支付补偿费、实际履行安置义务后三十日内,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收房屋权利人应当按照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申请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等不动产凭证的注销、变更登记,将原核发的不动产物权属证书交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注销、变更。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收房屋权利人未在约定时限内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不动产登记部门可以依据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提供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件办理注销登记,将注销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原不动产权凭证收回或者公告作废。
第三十七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将土地交付,配合完成征地相关手续的,可以按不超过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两项总额的百分之十给予适当奖励。
前款规定的奖励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用于公益事业或者集体经济发展。
第三十八条 征地补偿费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侵占、私分、截留、拖欠或者违规使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征地补偿费用。
第三十九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后,有权要求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时限内提供征地补偿费用的支付清单或者分配方案。
第四十条 因征地补偿引发争议的,由负责征地的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征地补偿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已依法获得补偿、安置,拒不交付土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交付土地。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交付土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阻挠或者妨碍土地管理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一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批准征地的;
(二)未将征地补偿费用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的;
(三)不履行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中的相关承诺和保障的;
(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四条 贪污、挪用、侵占、私分、截留、拖欠或者违规使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或者出具虚假凭证的,有关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对当事人及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依法收回归国家所有的山地、河海滩涂、岛礁和农用地等土地,致使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可以参照本条例规定给予补偿。
第四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7日汕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00年8月31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的《汕头经济特区征地补偿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