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云南高考总分多少分满分
云南高考采用文理科模式,总分为750分,各个科目分值如下: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满分。外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取两次听力考试的最高成绩与其他部分试题成绩一同组成外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文综、理综均150分满分。
二、云南高考具体时间安排
考试时间
时间 | 6月7日 | 6月8日 | ||
9:00-11:30 | 15:00-17:00 | 9:00-11:30 | 15:00-17:00 | |
科目 | 语文 | 数学 | 文综/理综 | 外语 |
三、云南高考最新的新闻资讯
《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规划》包括发展基础、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4部分,构建了1个总体目标、31项主要指标、7大发展任务、11个重大工程专项、3项保障措施的政策体系。《规划》坚持育人为本、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和开放导向,主动对接国家和全省“三个定位”、世界一流“三张牌”、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精心谋划一批重大举措和项目,旨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教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为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问:
《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是突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题,二是着力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三是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问:
“十四五”时间,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明显,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分类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省区处于领先水平,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云南教育现代化,建成有力支撑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具体目标:《规划》提出4项具体目标,包括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内涵式发展取得新进展;区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主要指标:《规划》明确了涵盖办学层次与规模、空间布局与类型、学科与专业结构、教育开放和教师队伍五个方面的31项主要指标,包括规模、学位、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的13项约束性指标及其他18项预期性指标。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为支撑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以下七项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守高等教育初心使命;三是坚定社会服务导向,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打造高素质创新教师队伍,提升软件建设动能;五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活力;六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高等教育新高地;七是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问:
“十四五”期间,推动云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哪些?
为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将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以专项形式提出了11个重大工程(专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质量提升计划、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提质培优计划、“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及扩容计划、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扩增计划、高等教育“121工程”、科技补短板强支撑行动、高校智库强基提质行动、云南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问:
“十四五”期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是什么?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加强体育教育,加强改进美育教育,抓实抓好劳动教育,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全面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和人口结构变化,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2至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推动有条件的州(市)加快职教园区建设、组建高等职业学校,全面完成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制定云南省高等学校分类评价标准。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如何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重点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双高”建设,加快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持续推动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推进“一州一校”工程。构建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突破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体系。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实施高等教育“121工程”,深化“一项改革”,持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开展“两个行动”,推进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双一流”建设行动;促进“一个提升”,提升高等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入实施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如何加快推进学科和专业(群)建设?
推进学科建设质量提升,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开展“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建设计划”、“基础学科提升计划”、“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新兴学科培育计划”。深入推进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引导高校做好专业和学科规划,着力提升本科专业课程、教师、教材、测试和就业质量。着力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启动专业“增A去D”行动。持续完善和实施学科、专业、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科专业增设和退出机制,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高等教育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一是提升人才供给水平。加快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二是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应用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提升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加强高端智库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和云南发展“三个定位”等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要,按照扶需扶新原则,建设特色智库。
四是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挖掘高校自身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办学特色,凝练大学精神文化,形成独有的大学精神。
五是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实施“113工程”,在全省高校组建100支团队、优选1000名教师、10000名学生,深度对接服务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实施。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高等教育在打造高素质创新教师队伍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高等学校教师结构,加强教师教育配套支持,健全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力度。
问:
“十四五”时期,将从哪些方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活力?
一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统筹推进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评价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推动高校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健全完善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运行机制,落细落实学分制各项配套措施。通过有效管理,充分激发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教师认真教学的良好局面。
三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起启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完善高职学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方式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问:
“十四五”时期,云南高等教育将如何服务和融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一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合作,扩大交流规模,提升交流层次。
二是扩大教育国际合作。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的高等教育新高地。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建立与南亚国家教师和留学生互派机制。支持职业学校与发达国家优秀企业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三是打造“留学云南”国际品牌。提升云南教育国际化程度,将云南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
四是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扩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合作,深化出国留学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教学科研人员出国研修培训质量,科学规划非通用语专业分布,提升教学科研人员出国研修培训质量,大力培养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
问:
“十四五”期间,云南如何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一是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持续开展云南教育专网建设,推进高校IPv6网络建设升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智慧教学、智慧科研设施、优化资源供给,营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快推动“5G+教育”新模式,拓展智慧教育新场景。
二是加强信息化学科和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匹配度,围绕信息技术及相关群体技术布局建设一批新兴学科专业。
三是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信息化。优化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立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处理、开放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活动,实现“一数一源”,充分发挥数据效能。
四是助力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
五是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科研协同配合,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开展多样化“互联网+”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创新交流等活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问: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保障经费投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二是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和高校的主体责任;加强协同推进,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加强过程监测,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过程评估和跟踪监测。
三是营造安全环境和良好氛围。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为规划科学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