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时,心仪的大学多少分可以上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最近三年的最低分和最低位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多少分可以上
一、2022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多少分能考上
1、2022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湖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0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33868;
2、2022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云南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8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34135;
3、2022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贵州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9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10271;
4、2022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贵州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92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3061;
5、2022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5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
年份 | 院校(招生方向)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 物理 | 专科 | 306 | 233868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 历史 | 专科 | 302 | 150771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208 | 134135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201 | 172903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贵州 | 理科 | 专科 | 197 | 210271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贵州 | 文科 | 专科 | 192 | 123061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四川 | 理科 | 专科 | 150 | 284053 |
2022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四川 | 文科 | 专科 | 150 | - |
数据来源于高考升学官网,查询请登录:www.cReDITsaiLING.coM |
二、2021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多少分能考上
1、2021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湖南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31301;
2、2021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湖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8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98010;
3、2021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贵州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42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4929;
4、2021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四川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55820;
5、2021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云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4219;
年份 | 院校(招生方向)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 历史 | 专科 | 330 | 131301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 物理 | 专科 | 281 | 198010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贵州 | 文科 | 专科 | 242 | 124929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四川 | 文科 | 专科 | 225 | 194977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211 | 124242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四川 | 理科 | 专科 | 205 | 255820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201 | 164219 |
2021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贵州 | 理科 | 专科 | 186 | 209830 |
数据来源于高考升学官网,查询请登录:www.cReDITsaiLING.coM |
三、2020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多少分能考上
1、2020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湖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9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95793;
2、2020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广西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64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2161;
3、2020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贵州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18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33914;
4、2020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云南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6121;
5、2020年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在云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9246;
年份 | 院校(招生方向)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 文科 | 专科 | 355 | 121840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 理科 | 专科 | 293 | 195793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广西 | 理科 | 专科 | 270 | 177995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广西 | 文科 | 专科 | 264 | 112161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贵州 | 文科 | 专科 | 218 | 133914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四川 | 文科 | 专科 | 213 | 204376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河南 | 理科 | 专科 | 206 | 450666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203 | 126121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北 | 理科 | 专科 | 200 | 186193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湖北 | 文科 | 专科 | 200 | 110969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200 | 159246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四川 | 理科 | 专科 | 187 | 259233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贵州 | 理科 | 专科 | 181 | 214975 |
2020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河南 | 文科 | 专科 | 160 | 351199 |
数据来源于高考升学官网,查询请登录:www.cReDITsaiLING.coM |
二、云南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把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家长、学生认可度不断提高。
学校占地面积659亩,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下设“六院一部”,分别是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信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共设置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等51个专业,涵盖了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水利、财经商贸、资源环境与安全、公共管理与服务、能源动力与材料、新闻传播等专业大类,建有汽车与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经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与管理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管理实训中心、高铁、空中乘务实训模拟舱和医学基础综合实验实训室、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实训室等,设施先进齐备。
经过多年的办学沉淀,学校办学成果丰硕。201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文明办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15年,被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201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审定,学校顺利通过“内涵与特色”评估。2016年,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获批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考点资格,每年组织近1000人的“专升本”考试。2017年,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云南省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资格。2017年10月,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立项为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职业院校学生管理15强案例”;学校荣获云南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是云南省民办院校中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院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工作部德育教学团队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项目、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验收;2020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中《2020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课题范围1299所学校,学校蝉联云南省民办专科第一,云南省专科(含公办)第8名,全国1299所学校中排名第429名。2021年1月,被安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云南省2021年“铭鼎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1年12月,被昆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无烟学校”。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境内外各高校共建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博乐大学、韩国培才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