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

2019年养老金上调6.5%左右是恰当增加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3-09-16 15:59:54

 3月9日,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说:“过去几年都是10%的调整,今年是6.5%左右。为什么这样?我把底牌给大家掀一掀。”

  胡晓义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养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等五个方面作出解释。

  他认为,所有这些方面的因素集合起来做一个调整待遇的方案,取6.5%左右还是恰当的。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这次将养老金调整比例定为6.5%左右,涉及财政收入下滑、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压力等因素,未来应该根据相关指数,将调整幅度进行制度化。

  增长6.5%左右还是恰当的

  3月5日,财政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建立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据了解,按照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的每月人均2200多元计算,今年再上调6.5%左右,则每人每月有望增加140多元。

  2005年至今,基本养老金已经实现了“十二连涨”,但是,相比于此前每年10%的涨幅,此次增长比例出现了“缩水”,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对此,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胡晓义说:“我原来以为只有9000多万离退休人员,再加上一些专业工作者才关心这件事,但是你作为一个年轻人也很关注这件事,而且讲到你的父母,我很感动,我认为青年人应该这样,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已经渐渐老去的父母。”

  “过去几年都是10%的调整,今年是6.5%左右。为什么这样?我把底牌给大家掀一掀。”胡晓义说。

  据他介绍,确定调整水平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去年是6.9%;财政支付能力,去年全国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5.8%,中央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都比以前年度增幅要低;去年和这件事相关的城镇居民物价水平是1.4%,比较温和;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7.4%;就是养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近几年虽然总的收入额还大于支出额,但是已经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现象,企业还在强烈呼吁要降低税费。

  因此,胡晓义认为,取6.5%左右还是恰当的。

  “双轨制”并轨后首次调整

  相比于此前的基本养老金,此次系“双轨制”并轨后的首次调整,涉及对象不仅包含了企业退休人员,还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统筹进来。胡晓义认为,待遇调整的政策遵循同一规则,这个制度的公平性就更强了。

  实际上,降低基本养老金的上涨幅度,社会最为关心的是基本的退休生活能否得到保障。

  胡晓义说:“至于能不能保障基本生活,随着经济发展,不管增加多一点也好,还是少一点也好,最好年年都加,我想这是大家的期盼,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应该作出的努力目标之一。”

  国际经验显示,当养老金替代率(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之比)达到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在职时大体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下降。

  今年2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的报告指出,2000年以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的45%,已经处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划定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线之内。

  朱俊生认为,和国外的多支柱养老保险相比,我国上一代的退休职工收入主要依赖于基本养老保险,不到45%的替代率确实比较低。

  但是,受制于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养老金支付压力等因素,单一地大幅调整养老金涨幅肯定难以持久。

  “一方面我们想养老金充足,保障退休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养老金可持续,两个之间目前形成了一个张力。”朱俊生认为,在职职工感受负担很重,退休人员又感觉拿到的养老金不多,根源并不是养老金发放得多了,而是政府应该更多地承担此前的转轨成本。

  同时,朱俊生建议,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应该由制度自身决定,其他国家的做法是,调整取决于物价、社会平均工资等变化,在设计养老金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未来的变化,不应由行政手段取代自身制度调控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