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教育学者纪念孔子诞辰日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3-08-13 14:37:09

各位学者、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69周年,这是世纪之交我国学术界的又一件盛事。

晚于孔子约四百年的司马迁曾感叹,许多显赫的人物很快就被人们忘记了,而“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几乎已无人否认,诞生于中国土地上的孔子,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上的一位罕见的伟人、巨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深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以述为作”。他开创了“儒家”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派别,《论语》更是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孔子创发了以“仁学”的哲学与伦理政治学说。他的思想理论经过后世儒家的传承与发展,衍生出一整套道德法则和社会政治伦理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不只是保存在学者们的书本里,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中,通过警句、格言、启蒙读物、书院教育和官方文献等途径广为传布,对于社会大众的生活形成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其中的许多内容,今天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江泽民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以史为鉴”,并指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历史证明,没有文化上的独立与繁荣,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兴旺与昌盛;而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了那么多的内忧外患,却能够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断地探索稳定与发展的新途径,并始终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应当说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传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学术界有关孔子、儒学、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包括在座的各位都做了很好的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当然,历史上的孔子其人并没有能够“盖棺定论”。在经历了两千多年曲折的发展后,关于孔子与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人们仍然存在着也将继续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与争论。学术上一定要坚持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研究中也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时间,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努力。例如,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一直处于人类的、世界的领先地位,那么,曾经在历史上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与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占有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后来科技的衰弱乃至近代“落后挨打”的现实又应当怎样进一步作出科学的解释;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某些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上出现了高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儒家传统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也成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都需要做出深刻的科学的分析和回答,还需要做长期、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新文化运动与纪念孔子并不矛盾。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我们在研究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采取历史的、分析的科学态度,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彻底走出对于传统文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简单化模式。研究中要面向、新问题,要面向新文化建设的实际,要面向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样一种重大的思想总结工作,应当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的历程中,我们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代表和宝贵结晶。而在学术领域里进一步整理、发掘和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工作,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学者、同志们,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面对着复杂的环境,面对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五千年的文明,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和优势。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对于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以博大的胸襟吸收和成功地消化了外来的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更不应当拒绝任何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相信,伟大的民族复兴与人类的共同发展是统一的。应该说,一个既善于继承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而又善于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的民族,才是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

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以江泽民同志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早日把我国建成有强国而努力奋斗。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创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和神圣使命。让我们满怀庄严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迎接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新世纪!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