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大学王牌专业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档案学、物理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放射医学
2、省级品牌专业
法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临床医学、历史学、化学、金融学、艺术设计
3、省级特色专业
会计学、档案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放射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护理学、行政管理
4、江苏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内科学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二、苏州大学招生专业
学院 | 专业 |
---|---|
电子信息学院 | 通信工程(本) 电子信息工程(本)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 信息工程(本)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 电子信息类(本)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本) 运动训练(本)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 运动康复(本)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本) 音乐表演(本)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本)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汉语国际教育(本) 秘书学(本) |
沙钢钢铁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本) 冶金工程(本) |
机电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 机械电子工程(本) 机械类(本) 工业工程(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 机械工程(本) |
社会学院 | 社会学(本) 档案学(本) 旅游管理(本) 社会工作(本) 历史学(本)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 信息资源管理(本)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 社会学类(本) |
教育学院 | 应用心理学(本) 教育学(本) |
王健法学院 | 知识产权(本) 法学(本)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本) 英语(本) 朝鲜语(本) 德语(本) 西班牙语(本) 翻译(本) 俄语(本) 法语(本) |
金螳螂建筑学院 | 城乡规划(本) 建筑学(本) 风景园林(本)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化学(本) 化学类(本) 应用化学(本)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 材料化学(本) 材料类(本) 功能材料(本) |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 纳米材料与技术(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联网工程(本) 软件工程(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 网络工程(本) |
数学科学学院 | 计算机类(本) 数学类(本)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 统计学(本) 金融数学(本) |
医学部 | 医学影像学(本) 口腔医学(本) 法医学(本) 临床医学(本) 放射医学(本) 预防医学(本) 药学(本) 中药学(本) 生物技术(本) 生物信息学(本) 护理学(本)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 生物制药(本) 医学检验技术(本)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哲学(本) 行政管理(本) 公共事业管理(本) 管理科学(本) 人力资源管理(本) 城市管理(本) 思想政治教育(本) 物流管理(本) |
凤凰传媒学院 | 新闻传播学类(本) 新闻学(本) 广告学(本)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 网络与新媒体(本) 广播电视学(本) |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 | 物理学(本)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 |
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本) 环境设计(本) 产品设计(本)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 美术学(本) 数字媒体艺术(本) 艺术设计学(本) |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 轻化工程(本) 纺织工程(本)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本) 纺织类(本) |
东吴商学院 | 经济学(本)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 财政学(本) 金融学(本) 会计学(本) 工商管理(本) 财务管理(本) 电子商务(本) |
轨道交通学院 | 车辆工程(本) 交通运输(本)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本)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 |
三、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双一流”建设入列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西式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并入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