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定学院是几本院校
保定学院属于二本大学,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
2、保定学院简介
学校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学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仅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60余人,还有一批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其中,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中纪委原第二书记王鹤寿,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铁瑛,中组部原副部长杨士杰,教育部原副部长臧伯平,著名作家梁斌,东北师大原校长丁浩川等是杰出代表。目前,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保定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中坚力量,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都是我校毕业生,为地方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占地920.2亩,已建成34.3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数学与计算机实验室、外语实验室、公共机房等9个类别的实验室,单价10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554.44万元。建有较先进的基于异地双活存储的数据中心,校园网实现有线、无线双网覆盖。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38万册,数字图书48万余册,期刊1200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16种为珍善本,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18个全文数据库。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924人(专任教师6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5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
学校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保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面向保定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汽车服务、现代物流、区域生态、文化艺术、教师教育五大特色专业集群,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8个,涵盖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舞蹈学、音乐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在本科提前批A和本科一批录取,实现了招生层次历史性突破。《艺术教育》课程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在线开放课程。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个,省级教改课题39项。学校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集中骨干力量建设的“水润雄安”文化网站获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授权,即将上线。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8项,市厅级课题326项,横向课题42项,成立了17个科研团队;国内外公开发表各级学术论文8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38篇。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5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学校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合作领域,与行业、企业共建共赢。结合区域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与128家企业合作实现了从融入走向深度融合。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确定“保定学院现代实训中心”为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跻身全国650所地方应用型高校第一方阵,开启了百年老校战略转型和复兴的新征程。
2017年学校成为“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全国首批13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学校建设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等8个国家级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客空间已有10余个项目入驻运行,获评“全国校企合作促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优秀院校”。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多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分获全国铜奖1项,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4项,优秀组织奖2项,并有多个项目获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17年,学校被批准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KAB创业俱乐部主席入选2018年全国KAB创业俱乐部主席20佳。
学校现有实训室274个,先后与河北狮鹫航空公司共建“狮鹫航空•保定学院飞行器实验室”,与北京洛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保定市物流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京津冀”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建成“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示范团培训基地”“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丰富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素质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校长风采奖2项。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荣获“合唱指挥”个人单项奖。原创独幕话剧《蔡和森的布里梦》入选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舞蹈《青春之花在这里绽放》荣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原创短剧《格桑花开》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中获剧本创作、表演、导演等多个奖项。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合唱节比赛中,学校合唱团荣获金奖,200名学生受邀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梦·祖国颂”2018国庆特别节目,承担了5个节目的表演任务,展示了我校学子风采。社会实践屡获佳绩:7支团队入选团中央2018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荣获“好项目”“好作品”“强国一代新青年”称号,获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学校获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麦浪飞翔”乡村夏令营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获中央文明办举办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学校荣获第八届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第十二届“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校团委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获2018年度“河北省十佳高校团委”。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聘请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为特聘教授。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隆基泰和商贸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单位的94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先后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魏力群、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孝廷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校园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黑山州立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百余名学生赴国外院校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多位骨干教师赴海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二十余名师生经国家汉办选拔赴美国、加纳、萨摩亚、泰国、菲律宾进行汉语教学。2015年,受文化部委派,我校合唱团代表国家参加了第四届爱沙尼亚流行音乐合唱节,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学校风采。2016年以来成功举办转型发展国际课堂40余期。2018年招收来自美国黑山州立大学的11名外国留学生,开启了我校留学生教育的新纪元。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创设“三位一体、以文化人”德育模式,实施“七大育人工程”,形成了循环向上、文化育人长效机制。2000年以来,学校契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吹响到西部教书去的青春号角,150余名支教毕业生融入西部,扎根基层,为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12月,学校百余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事迹相继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转载。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在信中表示,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017年,的回信在由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专题展出。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先后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群体”等荣誉称号。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践行回信精神,不断推进西部支教工作。2018年、,学校与河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举办“重温回信,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回信指引援疆路,支教激励追梦人”系列活动,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2018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国庆系列节目《奋斗》,讲述了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侯朝茹、李桂枝、荀轶娜、庞胜利等人的感人事迹,赞誉这个群体是“奋进的重大典型,他们是榜样更是号召”。近5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重点报道3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