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地震,简而言之就是地面震动,但完整的解释应该是指在地球内部某处激发的能量波,向上传播到地面时因受阻而快速释放能量,造成地面振动、晃动或破裂的现象。也就是说,一次地震产生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能量激发、能量传播和能量释放。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水位、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电磁场异常等。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水面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那么本文将为你介绍关于南平地震带发布的一些信息以及南平历史上上的地震记录相关知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逃生和注意事项。
一、南平历史上的地震记录。
中国东南沿海包括福建在内是我国地震高发区之一,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均居全国较高水平。据历史记载,福建自宋建隆四年(963年)至1998年6月,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287次,其中7.0~7.5级地震4次,6.0~6.9级地震4次,5.0~5.9级地震21次。大致以闽清?德化?南靖为界,分为两个地震活动带,东部属东南沿海地震带外带,西部属东南沿海地震带内带。福建最早的地震见于《晋书?五行志》记载:“西晋武帝太康八年五月壬子(287年6月4日),建安(今建瓯县南)地震”。最强的地震记录是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发生的7.5级大地震。“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东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层第三层扶栏因之并碎。城内、外庐舍圮,覆舟甚多。……万历三十二年地震,(开元)寺东塔顶盖石角折,顶盖榱石从南圮者有二,从东南隅圮者有八,颓而下诸级,沿所压者皆圮,计易榱石百有二。府治中,内为衙城,外为子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地大震,楼铺、雉堞倾圮殆尽”。这次地震波及福建全境,远至江西、浙江、上海、广东,甚至广西等地。地震同时引发山体滑坡、地裂、海水涌动即海啸等现象。福建地震最频繁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莆田?东山地段(包括与广东接壤的沿海区域)的沿海区域地震活动最为突出,历史上曾发生大于7级地震4次,6级地震4次,5级左右地震约20次(不包括余震),3~4级左右小震活动则频繁发生。其次是漳州、华安、龙岩、永安地区,该区小地震频繁,并时有震群发生,福建省约90%的震群发生在这个地区。历史上该区也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地震,特别是1912年后,地震活动尤其活跃,是福建省陆地上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如民国七年(1918年)正月初三(2月13日)南澳?诏安海外的7.3级地震,“民房因之倾圮者已有二千余间,居民受伤为数亦众。……有田地因低者裂开二丈以外,即从裂口喷出水泉,旋即复合。云霄县除民房倒坏外,县署大堂全座倒塌”。
二、南平地震带分布图相关知识。
整个福建省都处于地震带。
福建省紧邻全球地震最为活跃的台湾地震带,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三明、南平、宁德被列为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福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不仅古田地震多发,福建、台湾、日本均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多发区,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在这一带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所致。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
专家说,福建省历史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一直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北纬26°线以南地区、沿海及近海地区,同时呈北东、北西两个交叉条带分布。福建内陆的地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震源深度比较浅,容易造成地表强烈有感。
三、地震来了注意事项和逃生常识。
三大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