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单独录取一般采用“一次投档”的方式,即:凡第一志愿报考提前单独录取院校的考生,只要考试成绩进入规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其档案材料全部一次提供给这些院校,由学校审查录取。提前单独录取院校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的考生档案全部退回招生办公室,重新整理后,参加下批提档。
一、高考提前批志愿录取方式是什么
1、提前批不录取不影响正常批次录取。
2、提前批是顺序志愿,是第一志愿优先然后分高者先录取。
3、提前批分一本提前批,二本提前批,两个批次。
4、第二、第三志愿为备用志愿,一般用处不大,只有第一志愿不足时才会有机会。
5、提前批次种类不一,报名途径、招生条件、录取流程、时间节点均与普通批次不一样,体检、体测、面试、政审、身体素质要求不一。
二、提前批志愿怎么录取
提前录取的学校一般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少数国家教委批准的地方院校。每年大约有30所院校参加提前录取。其方法是:
1、实行体检面试的院校将从体检、面试合格的考生中,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列进行录取。
2、不实行体检和面试的院校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利排列进行录取。
3、各录取院校根据计算机提供的名单到档案室提取考生档案。
4、经学校审查不予录取的考生,填写未录取考生登记表,由阅档人在考生档案封面签字,经录检组检查认为退档合理并在《未录考生登记表》上签字之后,学校到档案室办理退档手续。《未录考生登记表》由录取院校和档案室各保存一份。
三、如何提高提前批顺序志愿录取率
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学校必须是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二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一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一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二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一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二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二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二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从上两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二志愿,选择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二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二志愿学校,则不如第一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一甚至第二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一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