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高考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2020年新疆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4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578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3人;
2、2020年新疆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3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12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人;
二、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疆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0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新疆 | 2020 | 理科 | 专科 | 3 | 243 | 45785 | 省政府 |
新疆 | 2020 | 文科 | 专科 | 7 | 236 | 27120 | 省政府 |
三、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唯一一所林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山西林业学校。办学近七十年来,经过几代林院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取得了诸多成绩。1992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1999年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评估,2000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学院通过山西省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2014年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达到A级标准。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175亩,建筑面积93661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3279.54万元。图书馆藏书25.53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学院编制325人(含实验林场和龙城森林公园),现有职工317人,其中专任教师184人,副高以上职称51人(其中教授5人),硕士学位以上127人(其中博士5人),在校生5000人。 学院内设机构29个。其中党政职能机构有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宣传统战部、纪检监察机构、学生工作部、教务工作部、招生就业工作部、规划财务部、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安全稳定工作部。教学业务机构有林学系、园林系、园艺系、经济贸易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教学诊断与改进办公室、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公共体育教学部、产教融合教学部、继续教育与培训部、中职教学部。教辅业务机构有科技中心、实验实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此外,还设有督导委员会、高职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思政研究会等教育研究机构。 学院现设林业技术、林业技术(工程管理方向)、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环境工程技术、导游、无人机应用技术、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园艺技术、园艺技术(花卉方向)、园艺技术(都市园艺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经济林培育与利用、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景区开发与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园林工程监理方向)、投资与理财、会计、市场营销、互联网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环境艺术设计、包装策划与设计、家具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35个专业。面向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就业率排名中名列前茅。 学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诸多荣誉。1996年起连续荣获“省直文明和谐单位标兵”称号。1996年被林业厅厅直属机关党委授予“厅直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1997年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2000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2000年学院团委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9年被中国心理协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11年被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被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评为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被省城综治办评为“平安标兵单位”。201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现为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林业职业教育学会副主任单位、山西省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农林水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一直秉承“知行合一、树木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总基调,发扬“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林院精神,坚持以创建“行业一流、省内领先”的高职院校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为动力,以涉林专业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共为社会培养了30000余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