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干部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2:37:27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篇一】

“花开偏逢暴雨,叶嫩更兼冰霜。”2020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面对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问题亟需死守;余下的脱贫任务又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没有哪一块是好啃的,面对“硬骨头”要“敢啃”、“会啃”、“实啃”,以“啃”的艺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员干部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五篇

一鼓作气,怀“必胜心”出征打战,面对“硬骨头”要“敢啃”。“能者有责,勇者有义”,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胆识和信心去干,有的总是格外谨慎、瞻前顾后,有的甚至妄自菲薄;还有的会产生惧怕心理等等。啃下这块“硬骨头”,胆识是极其重要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倘若我们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没有铁的胆识,就不能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践行初心和使命更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拿出敢为人先的铁胆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还要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以主动担当的“愿啃”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优势力量、发起最后总攻,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科学施策,持“方法论”驰骋疆场,面对“硬骨头”要“会啃”。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发起总攻的冲刺阶段,这场硬仗能否如期打赢,方法尤为关键。“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据筛、实地看、群众提,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梳理分类、甄别辨析,把准解决的脉络;通过立足当地实情,科学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通过派遣行家里手,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不折不扣,出“实劲拳”破除难题,面对“硬骨头”要“实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干部作风直接关乎成败,作风越硬效果越实。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大多数扶贫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但也有少数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走过场、不扎实,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等,这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极大影响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和质量,更是严重损害贫困群众利益。因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在作风上“用实劲”,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强化日常监督防止“不作为”,正风肃纪整治“慢作为”,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特别是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露头就打;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始终衡量作风是否务实过硬的重要标尺。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篇二】

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文明乡风建设更是离不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为此,要求群众不说的话身为党员干部首先不说,要求群众不做的事党员干部先要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让“孝道传承、家风正气、诚实守信、节俭婚礼、厚养薄葬、节俭治丧”等新风尚典范得到发扬传承。同时,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严把入口关,真正让“德商”成为选拔农村干部、发展党员的决定性因素。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乡风文明建设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农村群众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要加大对一批优秀典型的表彰力度,从正面引导群众,也要抓一批落后典型,从反面对群众起警示作用。发挥农村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新风尚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来引导村民学、比、超。可以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最美家庭、好人好事、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来弘扬正气,严禁“指标式”评选,评选结果要张榜公示,强化宣传,表彰颁奖要“郑重其事”,过程要有庄重的仪式感,要让获评的群众有强烈的荣誉感,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对“反面典型”起到了有效治理作用。比如安徽某村将“不孝家庭”纳入了“不孝黑名单”并在新安晚报宣传,在全省属于首创,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增加投入建好阵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是交流、宣传文化的阵地。只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能“抓住”农民的思想。一方面要尽量争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让活动更加贴近农民朋友,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已有的健身设施、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文化活动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防止形成摆设。

强化宣教净化心灵。要在广大农村掀起除陋习、树新风的风暴,就要植根于广大农村群众内心,唤醒他们原有的淳朴思维,清新净化群众的心灵。让乡风文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头”。通过文艺下乡演出、送电影下乡、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典型宣传栏、公开表彰先进典型、普法宣传栏等方式开展正能量、主旋律、法制思维宣传,传播正确婚恋观、弘扬孝悌文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运用微信等现代传播平台讲文明话、传文明事。村居可以建立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微信群,群内人员随时转发具有正能量的信息、视频,形成相互正面牵引的作用。

完善制度指引道路。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指引村民走向乡风文明的道路。同时可以沿用传统的优秀“家规、族规”,做为法治、德治、自治的必要补充。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篇三】

“仰卧起坐”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只要姿势正确就能健身塑形、增强腰腹力量。

的扶贫干部,不妨多做做“仰卧起坐”,既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还能汇民心、聚人气,做到心怀责任履承诺、深入基层显身手、实践锻炼强本领、慎终如始事常为,决战脱贫攻坚更有力量。

“仰”,仰望星空怀憧憬,“擂鼓”发令笃远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敲响了战鼓,扶贫干部当秉承初心,满怀期许,以坚定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凿路而行、乘风破浪,在希望的彼岸静候佳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的政治优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欲,共战贫”,如同夜空下灿烂的波浪,泛起百花齐放的浩荡。一个个扶贫先进典型,用青春的向往、梦想的力量,书写着一段段感人的扶贫故事,在漫漫扶贫路上洒下星光点点。

“卧”,卧听百姓疾苦声,精准出招拔穷根。强调“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扶贫攻坚力量,扶贫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毫不犹豫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下沉到基层一线,用脚下沾有的泥土,厚植“卧听衙斋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本情怀,与贫困群众一起择菜、烧地锅,一起围桌吃饭,与贫困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聊家常、听实话、察实情,思群众所想,谋群众之所求,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所需所求,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尽快找到致富的好路子。把下村入户当作“家常便饭”,架起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带着问题下基层,真正了解百姓的呼声与期盼,做到“去一次贫困群众家中,就能解决具体问题,到一次贫困群众家中,就能再拉近一点距离”,通过把脉问诊,为脱贫攻坚找到“良方”、祛除“病灶”、拔掉“穷根”,铺就小康路。

“起”,起而行之斗贫穷,不获全胜不收兵。“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这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惠及亿万人民、举世无双的伟业中去,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迎难而上,坚持奋斗在扶贫一线,让自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练就压不垮的“铁肩”,打不断的“铁骨”,砸不烂的“铁拳”。在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冲刺阶段,扶贫干部仍需下足绣花功夫,千方百计谋脱贫,还需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在尊重“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自然规律中,引导乡亲们宜水则水、宜山则山,依托当地生态条件以“绿”生“金”,把种什么、养什么、怎样增收想得明明白白,才有了柞水木耳、平利茶叶和大同黄花。在深悟“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硬道理中,开动脑筋帮助百姓们学好用好电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为农产品“代言”,做优特色农业,才有了“亲自带货黄花”“县长来了”“巾帼带货公益助农”等农产品淘宝直播活动,切实增强了脱贫“造血”功能,为农户增添了增收致富的新活力。

“坐”,坐立有方慎始终,吾辈征程当自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越是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越要有优良作风凝聚决战决胜磅礴力量。扶贫干部,在最要紧的关头要保持清醒,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绷紧作风这根弦,坚持问题导向,实打实地在帮扶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分工明确到精准施策,从包保结对到建档立卡,从走访慰问到带头脱贫,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民情,一步一回头地纾解民忧,把一项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一笔笔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让一条条宽阔的致富路铺就在眼前、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畅通无阻、一栋栋崭新的异地搬迁房错落有致、一片片希望的绿色脱贫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心花怒放的笑容美丽动人,坚决避免“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现象,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的扶贫干部,要多做做“仰卧起坐”,不断积蓄能量,强健体魄,坚定信念,磨炼意志,以“打得准”的策略、“干得实”的招式,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努力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篇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深度贫困地区,今年各地都派了“督战员”。汪洋同志到国务院扶贫办调研强调,挂牌督战是为了“战”,如果层层“督”而不是层层“战”,就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脱贫攻坚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要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战就要“轻装上阵”,杜绝“层层加码”。“督战”是好事,能够帮助基层把方向、谋全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基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主战场,面临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的复杂任务。如果上级在“督”的工作上再层层加码,势必成为影响“战”的突出问题。从而导致基层干部分身乏术,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出实策、干实事、求实效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督战员”要把“指挥权”交给“一线干部”,杜绝“层层加码”,好让他们轻装上阵。

战就要“齐心协力”,杜绝“袖手旁观”。有的党员干部凡事“揣着手重在参与”,事事都露面、事事不出力。对“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基层实际出发,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给基层“添乱”。因此,“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把自己当成“督战员”,又要把自己当成“战斗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战就要“真刀真枪”,杜绝“弄虚作假”。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村,加班整理的脱贫攻坚资料盒按顺序摆满了会议桌,一卷卷资料盒的标签依次排开,形成了一副“山河万里图”。可想而知,这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在资料整理上下了多大功夫。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不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其流行性。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想,有这加班制作“山河万里图”的功夫,还不如腾出手来多给老百姓干一件实事呢!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基层同志痛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常常又不得已而为之。“督战”的“指挥官”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给基层树立鲜明导向,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篇五】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完全能够如期实现。我们党员干部要念好“标、帮、分”这“三字诀”,精准对照全面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精准开展贫困户脱贫帮扶行动,精准分配工作时间,将脱贫攻坚放在基层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位置,念好脱贫“三字诀”,进一步巩固脱贫战果,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战。

念好“标”字诀,精准对照目标,科学谋划敢担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扶贫工作有一个“收入陷阱”,即很多人在入户走访时只关注到贫困户具体收入,却忽略了基础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导致扶贫工作的“本末倒置”。目前距离决胜全面脱贫攻坚只剩9个月的时间,数年脱贫攻坚的战果就看今朝的奋斗和努力。这就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减贫数量,还要坚持全面脱贫的目标导向,对照全面脱贫的各项指标,精准查找问题,科学谋划措施,敢于担当责任,着力提高脱贫质量。一是要准确查找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建立脱贫工作收尾台帐;二是要精准谋划帮扶时间段,扎实推进脱贫“扫尾工程”;三是要注重脱贫措施的可持续性,在文化扶贫领域持续深耕,夯实全面脱贫的精神基础。

念好“帮”字诀,多途径帮扶,精准解决难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攻坚就是一片“试验田”,是基层工作思路最多、方法最新的一片领域,这里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渠道打开脱贫思路,多途径开展贫困帮扶。一方面要立足本地特点,打开脱贫工作思路,从道路交通、扶贫就业等各方面入手,分时间、分批次谋划长效帮扶路线。另一方面,要立足贫困户情况,多途径开展针对性帮扶,从住房、饮水、教育等方面“对症下药”,开展精准救助帮扶。

念好“分”字诀,精准分配时间,合理利用精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脱贫攻坚是长效工程,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安排“精力”,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到工作、学习和休息三个方面中。一是要抓紧工作时间,勤下基层,多做总结,开拓脱贫攻坚道路。二是要利于空闲时间学习帮扶思路,增长帮扶才干,积累帮扶经验。三是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勤保障工作,时刻保障让每一个清晨都能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工作中。

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我们精准对照帮扶目标,精准消除贫困难题,精准分配时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切实有效的脱贫“三字诀”,为全面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