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七个有之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强调,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亲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巡视工作做出的新部署,提出四个“着力点”。作为学校党员干部,我认为要深刻认识到“七个有之”、“五个决不允许”和“四个着力”问题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危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政治定力的体现。然而,正如所强调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不够坚定,存在上述的“七个有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还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的“七个有之”意在告诫党员干部务必要保持“政治定力”。
政治定力,说白了,也就是要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员干部对于党纪条规、宪法法律所规定和强调的,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和落实。必须摒弃一切个人好恶,始终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七个有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培养。
强化教育。政治定力,不是凭空就能够有的,一些干部之所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会犯糊涂,对于一些“惯例”、“潜规则”等缺乏自觉抵制的免疫力,甚至随波逐流,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制造谣言、拉票贿选、封官许愿、阳奉阴违、妄议中央等,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关
于党纪国法的教育引导抓的不到位,没有能够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扎根。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不能放松对党员干部的党纪国法等方面的教育,要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特别要加大政治纪律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树立法治观念,帮助其筑牢思想堤坝,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坚定遵纪守法的信念,增强抗侵蚀的能力,并带动全社会知法、尊法、守法、用法。
修补制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执行的保障。党员干部始终要有“政治定力”,离不开教育引导,更少不了制度约束。制度管根本,更要管长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制度治党,不断修补和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党内法规体系的清理和“体检”,对那些不合时宜、缺乏针对性、严肃性、约束性的制度规章,要进行修补完善,努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度的笼子必须越扎越紧密、越用越给力,为从严管党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也为党员干部提供行为规范的准则和底线。
规范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腐化堕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失去“政治定力”,没有良好的政治表现,与个别地方、少数单位对监督工作不重视或抓得不严不紧不力有关。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监督立党、监督兴党。要坚持把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尤其是急重危难工作中的政治立场、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的监督,坚持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政治可靠,执行有力,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干部监督上,既要监督干部是否有腐败问题,更要监督干部是否有政治问题。要防止习惯性地把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
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下场。一个“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政治定力”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生腐败问题,也是迟早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苏荣、谷俊山、周永康、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的纷纷落马,深刻地警醒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不能动摇“政治定力”和“四个着力”,必须始终对党和人民、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使全校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守纪律、讲规矩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纪律严起来,规矩树起来,真正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纪律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遇到红线不触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学校政治安全,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和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