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体会1
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作为“基层减负年”。指出,很多形式主义问题,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
近年来,“痕迹管理”在不少地方推行,成为检验过程真伪、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以文字表格和图片资料等作为展现绩效的唯一手段,片面强调“痕迹”而不是业绩,把“痕迹”看得过重。
紧随“痕迹主义”而来的,是名目繁多的检查督察。如我们基层单位,“‘一人干、三人看,还有七人在指点’,‘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做基础工作的人员的苦不堪言,既承受着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材料是现在各项检查中最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每次迎检,基层就要准备很多档案盒、小册子,有汇报、文件、有记录、有照片,而且还要做到整洁精美,否则就是人浮于事、没有落实,就是应付塞责、态度不端正。于是,每次检查来临之前,基层单位都要全力以赴准备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做好各项统计,然后图片打印、封面设计、装钉成册……
文山会海大家都很反感。近年来随着反“四风”不断深入开展,“文山会海”现象看似得到了遏制,而实质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势头却并未缩减。尤其是开会,各部门各领导大会小会都必须到场,否则就是不把他们分管的工作当回事,就是不讲党性不讲纪律、不对上级或组织负责。名目繁杂的会议让领导干部们每天像赶场一样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2月14日,武汉市也召开了作风建设大会。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坚持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持之以恒转作风、抓落实、优服务,努力打造全国服务环境最优城市,以优良作风保障武汉高质量发展。马书记还具体部署了全市实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年行动的工作要求,这“十不准”:“十不准”包括:不准随意签订责任书、责任状,除了综治维稳和绩效目标两项工作,任何区和市直部门都不得设置责任书(状);不准动辄“一票否决”,除了中央和省委要求保留的,其他的一律取消;不准随意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严格实行计划管理和报批制度,今年各类督查检查务必减少50%以上;不准简单地搞“痕迹管理”,不得将工作汇报、会议记录、台账资料等“留痕”情况视同工作开展情况,不得将领导批示、召开会议、出台文件等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不准滥设、滥用微信QQ工作群和政务APP,不得强行推广微信公众号、安装政务APP;不准互相推诿扯皮,市对区、区对街乡请求协调解决的事项,能解决的必须当天解决,当天不能解决的3天之内必须给予明确答复;不准“只挂牌不服务”,凡是在基层没有服务实效的场所、机构和牌子一律撤销;不准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走秀”式调研;不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会议、制发文件和简报数量要分别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基层上报报表材料压减50%以上;不准“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一直以来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这次党中央旗帜鲜明地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得民心,充分体现了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让基层干部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身处为老服务基层单位的我们,感恩于对基层的体贴,感恩于党中央为基层的松绑,我们将这份感恩化作工作的动力,发动全力勤劳工作,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精细化服务,让党中央的减负政策真正惠及到我们的老年人。
学习《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体会2
日前,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决定将作为“基层减负年”。
减少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减”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坎上。以文山会海为例,有基层干部感慨:“单位只有2个领导,平时参加各类会议都忙不过来,工作只能晚上和周末开展”。“去会场多了,到现场就少了;‘稿来稿去’式的材料多了,深入群众调研就少了”,要么基层没时间干实事,便弄虚作假堆材料、编数据、造“盆景”。
至于“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同样接地气,抓住了基层干部啧有烦言的焦点,让人期待。
不难想象,为基层减负,不仅受欢迎,也会有效果。但是,必须警惕三分钟热度。“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类似的现象层出不穷,曾强调,“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揆诸现实,形式主义确实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这是好事,但把好事办好,得有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施政思维。
学习《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体会3
近日,朋友圈被“基层减负年”刷屏了。原来,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作为“基层减负年”,在基层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其纠偏的决心、务实的举措,直击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干部为之振奋。
然而基层干部心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忧虑:文件及时,精神很好,能不能贯彻落实呢?实际效果又如何呢?会不会来去一阵风,只落在纸上?基层干部出现这样的担忧是有理由的。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喊着为基层减负,实际却是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传达、督导、验收,最终上级一拍板,减负结束。实际上,负担不但没减,又空耗了不少文件纸张和会议时间。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症结有三,其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问题;其二,“基层减负”评价机制主体未落在基层干部与实际效果上;其三,行政上下级信息不对称。本轮为基层减负,必须在作风、评价机制以及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现象,根源就在于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要减少基层负担,首先要上级主要领导和领导机关以身作则。否则,上面搞官僚主义,下面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基层负担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出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之以恒反“四风”、正风肃纪久久为功,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种种形式主义新表现深刻说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地各部门以抓实“基层减负年”为契机,从根本上深挖自身作风积弊,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才能标本兼治,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听“减负终端”发言,阅实际效果答卷,减没减负,要让基层干部说了算。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负担有没有减轻,基层干部群众是“终端用户”,他们感同身受,最有发言权。在贯彻落实《通知》过程中,各地应通过评价机制设计让干部、群众的真实意见体现到评价结果中,真正让干部、群众的意见说了算。另外,我们必须明白,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不是要让干部回到那种久违的“一张报纸,一杯清茶”的休闲状态,而是要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到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一线去。每一个地方的减负效果,最终都要落实到地方的改革发展成果上。因此,衡量本轮减负工作的效果,最终还要看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是否得到推动,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解决行政上下级信息不对称,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反复强调了传统中国的一个现实:大国治理却缺乏数字化管理能力,因此产生诸多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疆域中,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是现代化治理的基础。而在信息传递如此高效的今天,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严重。本质上,督查检查考核主要就是因为上级没能对基层信息充分掌握,而产生不信任。如何畅通上下信息,是专家一直在探讨的庞大课题,而强化技术治理无疑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最多跑一次”,让信息多跑一点,群众少跑一点,都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成功案例。还有,各地建立的大数据平台,在精准扶贫、低保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更为通畅,自然会让基层减负。
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减负最终还是要着眼于基层干部,为基层干部创造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