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要学以致用,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一)通过“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教育活动,个人收获很大,体会颇深。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员、干部是否讲规矩,已经被放到了党性、忠诚上来观照,赋予了“规矩”非同寻常的地位、意义和使命。
规矩很重要,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作为办公室同志,要强化规矩意识,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都要想到政策法规是怎样规定的,条令条例是怎样要求的,始终将严守规矩作为内心深处的一种坚定信念,切实让规矩了然于胸,使自己成为真正“懂规矩”的人。
懂规矩是一种能力。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的基础上,应潜心研究“规矩”。既要认真学习党章,熟悉党纪党规,又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吃透法治精神,还要遵循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所有这些“规矩”,都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真正理解了的规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
懂规矩是一种责任。我们是公务人员,不是普通人员,在规矩面前,对自己的要求必须更严一些,标准必须更高一些,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真正把懂规矩当作一种责任,决不能逾越章法,蔑视制度。
懂规矩是一种素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思维脉络,乃至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之间,既是有无规矩的外在表现,也莫不显露出素养的优劣与高低。我们不仅要在有人监督下守规矩,更要在无人监督下自觉遵守规矩,不仅要在从事风险工作时守规矩,更要在没有危险时也要自觉遵守规矩,将讲规矩、守规矩固化为自己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自觉。
执行是规矩的生命,有规定无执行,规矩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300多年前,英国哲人培根的话至今发人深省。没有制度,人们还有希望;有了制度不去执行,留给人民的不是希望,而是失望甚至绝望。一旦人民对制度失去信心,对政府失去信心,整个社会将处于失控状态,而要重建人民对制度和政府的信心,将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应该尊重规律,严守规矩,按照法律、纪律和道德规范去做,才能保证社会、事业、工作和生活的正常有序运转。同时,我们还应对照强调的“七个有之”和“五个必须”时刻审视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
守规矩,要以上率下。公职人员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领导干部则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具有示范效应,应当作好表率。只有领导干部率先懂规矩、守规矩,才能带动党风政风的好转,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好坏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只有带头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才能以上率下、从者如流,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才能培育令出如山、令行禁止的良好风气。
守规矩,要高度自觉。严守规矩,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对于办公室同志来说,规矩是抵抗不良风气侵蚀的“抗体”、维护政治生命健康的“疫苗”。在当前这一发展阶段、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对规矩形成源自自觉、发自内心的真诚敬畏和坚守。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守纪律、讲规矩,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促进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重要屏障。只有风清气正,才能充分释放严守规矩的正能量,才能不断激扬党员干部的敬业精神、争先意识和内在动力。
守规矩,要强化监督。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要让守规矩成为一种习惯,知规矩、懂规矩是基础,强化监督是重点,严肃惩处是关键。要在建立健全促使党员干部讲规矩方面制度的同时,在制度执行的刚性上动真格,让制度这一“高压线”通“电”,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违反制度必须追责,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踩“红线”、触“底线”、闯“雷区”的,要坚持“零容忍”。通过严肃惩戒问责,让违纪违规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今,紧约束、严要求,守纪律、讲规矩,已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环境的“新常态”。只有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奋力有为,才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办公室作为联通上下、连接左右的中枢机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难题要破,唯有严守规矩,才能有所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不出事是为政之德,能干事是履职之要,干成事才是终极目标。
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二)“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讲规矩、有纪律”是做合格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公仆情怀、保持干事创业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一、在认识上再深化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讲规矩、有纪律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从党的一大纲领定下管党治党的初步框架,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四个服从”基本原则;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提出,到西柏坡“进京赶考”前定下的六条“规矩”;从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十二条准则的确立,到新的赶考路上“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新规矩的出台,党纪党规不断健全,刚性约束不断强化,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为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就是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社会的表率。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不讲规矩、不守纪律,对其自身、对党组织、对群众都造成了伤害。规矩很重要,不懂规矩、不用规矩、不守规矩,就要出问题,就会栽跟头。因此,我们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真正使“讲规矩、有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在思想上增自觉
一要懂规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先学会懂规矩,做到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将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二要有纪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做到有纪律,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是知非。强化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对纪律心存敬畏,把纪律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做到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各项纪律规定。三要树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公道正派,不徇私枉法。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廉洁自律,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以敬业奉献的精神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树立良好形象。
三、在行动上作表率
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纪律建设理论的丰富,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高度升华和再出发。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讲规矩、有纪律要蔚然成风,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好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就能影响全民族。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认识,努力做讲规矩、有纪律的表率。
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干部思想中依然存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不那么当回事的误区。比如,有人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算个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殊不知,针眼大的窟窿能透进斗大的风。小节失守和贪污腐败、违反党纪国法,其实是一条藤上的两个瓜,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漠视纪律、不讲规矩,长此下去就会言行失当、失范、失控、失节,就会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触雷、不踩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做讲规矩、有纪律的表率,首先要懂规矩知纪律。党的纪律和规矩内涵丰富、体系严密,既包括党章这个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也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刚性约束,还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纪律和规矩的学习,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做到心中有数。
做讲规矩、有纪律的表率,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中。看一个党员干部是不是遵守了党的纪律和规矩,最终的也是唯一的标尺就是行动和实践。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用实践这面镜子认真照一照自己,看看自己在行动上是否真正守住了纪律和规矩。特别是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是否做到了强调的“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讲规矩、有纪律,还要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遇到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行为,必须挺身而出,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