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一
党员干部是推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今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要围绕落实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经过近3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近日省委研究通过并正式印发“三项机制”文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各级各类干部谋发展促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为全省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省组织人事系统作为“三项机制”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一定要率先学习理解、带头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三项机制”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推动建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第一,建立“三项机制”是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保障。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区域发展不够协调、资源环境制约日趋凸显、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问题和差距,能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能不能把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变成现实、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激励各级党政干部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成就事业、建功立业。
第二,建立“三项机制”是深化我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近几年来,立足于反“四风”、正党风、转作风,省委相继出台和完善了年度目标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从严管理干部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体现了严字当头、一严到底,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成效显著。建立“三项机制”,突出了鼓励激励,更好地体现出严中有爱、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理念和导向,是对我省党建制度改革的一次再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再完善。
第三,建立“三项机制”是激发全省干部队伍活力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省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伴随着少数干部的各种特权被清零、违规福利被取消,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动力不足,出现了廉而不为、廉而不勤、懒政怠政等问题。建立“三项机制”,就是着眼于把明规矩立起来、挺在前,一方面要求干部自觉履职、严以用权,决不能胡乱作为;另一方面鼓励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事,决不能毫无作为。
第四,建立“三项机制”是巩固我省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逐步实现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净化了党风政风,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解决党内问题,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机制来保证。建立“三项机制”,就是着眼于当前和长远、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历次学习教育中的成熟做法固定化、零星探索系统化、成功实践制度化,进一步构建起以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核心内容和鲜明导向
“三项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简言之,就是“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
一是能者上。就是要建立鼓励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等手段,为那些工作优秀、全面发展的地方和部门颁发奖牌、授予称号,向那些考核优良、进步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奖金、给予实惠,对那些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从而激励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在现有考核激励措施基础上,提出现金奖励“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县(区)、干部选拔任用向考核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倾斜等一系列新的激励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二是“错者”容。就是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卸下包袱、打消顾虑。《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把严格执纪与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统一起来,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限,鼓励干部敢闯、敢冒、敢想、敢试,进一步强化了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
三是庸者下。就是要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进行调整,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的干部进行调整,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聚焦解决干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等问题,划出“下”的硬杠杠,明确“下”的环节和程序,确保干部“下”得服、“下”得稳,进一步强化了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
三、切实抓好“三项机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强化落实“三项机制”的主体责任,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正在进行的市县乡换届、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与年度考核和班子研判相结合,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召开专题会议或干部大会,组织各级中心组和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研讨,统一思想、吃透精神。要把“三项机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三项机制”的制定背景和核心要求。
二要加强宣传解读。在媒体平台开辟专栏,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对“三项机制”进行全面、持续、深入解读。注重挖掘一批正反典型,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良好风气。
三要完善配套制度。按照省委文件精神,抓紧制定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省委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体现地方和单位特色。
四要带头抓好落实。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细化落实的牵头责任,把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情况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检查、党建制度改革督查的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制度落实。
关于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二
7月7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市政府党组关于国际港务区托管灞桥区新筑新合街道管理体制方案及移交工作方案,研究西安市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具体措施。
会议指出,开发区托管行政区是创新开发区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发挥开发区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托管区加快发展。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迅速行动,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省委建立干部激励、容错和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制度上破解“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干部作风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要抓好学习宣传,全面进行解读,准确把握“三项机制”的核心要求,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吃透弄准《党章》《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西安市干部队伍现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制定出台符合西安实际的具体办法。要以“三项机制”强化各级担当意识,严格责任落实,全力以赴促投资、稳增长,严肃区县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三
“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快干慢干不一样。”近期省委出台的对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传递的信号就是希望通过建立“三项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
“三项机制”
相互配套相辅相成
这三项机制分别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据了解,推动建立这“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多次强调,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三项机制”中,鼓励激励催生动力,容错纠错提供保障,能上能下标明底线,三者互相衔接、相互配套,是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
解决干部
“不善为”“不想为”“不敢为”
该负责人说,省委研究出台“三项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虽然我省已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然而,仍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略显缓慢,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不够协调,资源环境制约日趋凸显,创新发展驱动不足,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问题和差距。陕西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前列,唯有靠广大干部苦干加实干,必须打造作风过硬、充满激情、奋力拼搏的干部队伍,如此必须依靠务实、管用、有力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
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伴随着少数干部的“各种特权”被清零、“违规福利”被取消、“灰色收入”被封杀,少数干部思想困惑增多,做工作干事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廉而不为、廉而不勤、懒政怠政等问题,表现为能力不足“不善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成为制约各项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省委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鼓足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
三是我省一些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省委将“三项机制”作为对党建工作的一次再创新、对党建制度改革的一次再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再完善。
鼓励激励机制:
首次进入“十强县”奖励100万元
■鼓励依据: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主要措施: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以省政府的名义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相应的,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奖金分配应发放到人。同时,每年结合各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特点:多种激励方式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激励举措具体可行,综合运用我省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导向清晰,简明扼要,有效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确保考核的权威和效率。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兴全:这两年党管干部,约束机制用的多一些,此次我省对之前就存在的一些干部激励政策进行了整合,突出了在“新常态”下,对干部的正向激励措施。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刘飞:鼓励激励机制主要从“正向激励”层面鼓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创业”。
容错纠错机制:
创造性开展工作中11类情形可进行容错
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主要情形: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弘扬担当负责、鼓励积极作为。包括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等11类情形均可以进行容错。
■认定程序:受到问责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受理机关或部门,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开展调查核实;最终作出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认定容错的单位和个人,考核、提拔、晋升、评优等不受影响。
■澄清保护机制: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究责任;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解读:为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为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中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
■特点: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专家点评:
郭兴全:有些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出现了害怕担责,不敢及时决策的情况,导致工作不好推动。这一政策是在坚持法律、纪律底限不动摇的情况下,给干部松绑,只要程序合法,为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对干部从政策上给予容错。
刘飞:容错纠错机制主要从“宽松环境”层面鼓励一些非个人道德品质因素造成失误的干部“放下包袱,勇于担当,奋发有为”。
能上能下机制:
七个方面工作不力就要让位子
■下的调整方式: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下的情形:分为七个方面。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如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如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
扶贫绩效考核:如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生态环境工作不力:如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维稳综治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党的建设工作不力:如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平庸者下,就是要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让失职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特点: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内容具体,7个方面情形最大限度量化,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
■专家点评:
郭兴全:省上对中央出台的政策进行了细化和补充,更符合陕西的实际,更具操作性。如果说前两项政策是激励的话,第三项政策更强调下,更侧重约束。如果激励政策还起不到作用的话,该下的就要下,不能占着位置不作为。
刘飞:激励机制是目标主题,容错机制是激励的保障,能上能下机制是激励和容错的重要补充,三项机制将激发党员干部创业热情和勇于担当精神。
干部反响:
吃了一颗“定心丸”
记者了解到,省委“三项机制”一经印发,在全省党政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近年来,是国土资源系统面临挑战最多、压力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时期。”省国土资源厅一位负责人表示,省委出台这三项机制,点到了真正想干事创业者的心坎上。
比如,省国土资源厅承担的土地、矿政、地质环境管理三项传统法定职能,制度设计滞后,与现实发展需要矛盾尖锐,把握起来难度大;不动产登记和省委省政府先后交办的陕南移民搬迁、全省移民搬迁,创新性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难以把握、拿捏不准、无意过失的情形。
“省委及时建立容错纠错制度,让真正的改革创新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土资源系统将坚定不移地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权力制衡,杜绝权力寻租,避免权力扎根,把严格执纪与保护干部、营造干事创业环境统一起来,为我省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