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12:56:49

【2016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1】

  全国两会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还有很多很多。温总理的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在党员活动日学习了两会精神后感触都很深。我想谈谈政府对于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的感想。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量的提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报告里提到: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证各项社会保险金的及时支付。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参保率,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的监管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制度,增加资金支持并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都要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字里行间,处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三个代表”的最好诠释。作为一个研究生,我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认真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我相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即定目标一定会实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落后、底子薄,农民生活水平低。在生活困难群体中,农民占有相当大比重,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所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9亿多农民生活状况逐步提高,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的发展史中,广大农村和农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在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取得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政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落实,对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村困难群体数量,逐步提高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为改变整个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希望我们国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带领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我认真学习了本次“两会”的精神,我们深信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值此佳际,作为中国的医学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关注时事,再学“三个代表”,并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当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最大的骄傲。

  【2016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

  三月春意洋洋,春风袭人,绿意萌动,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为普天生民请民愿。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盛事,是各方英杰的“群英会”,迸发的是智慧,凝聚的是力量,统一的是思想,形成的是共识。在二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注意学习和领会两会精神实质,用两会精神指导我市的司法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关键在于知行统一,首先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方面加强两会精神学习与领会,另一方面立足基层法院实际,认真抓好“五型”司法,在具体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以法治国”和“法制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坚持服务型司法。为大局服务是人民法院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司法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大局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法院工作置于大局中来谋划,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法院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奋斗目标,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工作,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排除影响工程建设的妨碍和阻力,切实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加大对森林、荒山和矿产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处理与农村改革发展有关的矛盾,依法审理好各类涉农案件,依法打击妨碍农业发展、破坏农村稳定、损害农民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主动、有效地服务“三农”工作,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助推农村稳定和发展。

  二是坚持能动型司法。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延伸审判功能,积极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完善参与社区矫正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司法、社区、学校、家庭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做好被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和法制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完善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机制,依法打击网上诈骗、网上盗窃、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活动,采取送法上门、以案讲法、办法制讲座、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等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现“静态”普法向“动态”普法转变,努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民间借贷、农民工工资、金融借款、合同类纠纷等专项审判,认真落实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加大对诚信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通过惩治失信行为,加强信用警示,引导全社会增强诚信意识;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作奉献”和新“三万”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政策宣传、扶贫济困活动,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乡结合部、涉黑涉恶、黄赌毒窝点的打击治理,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助推基层社会管理;抓好司法调研,建立对社会问题审判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反映在司法领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以及多发性、倾向性和新类型案件,及时研究总结、反映通报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为社会管理创新注入司法动力。

  【2016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3】

  今年两会,改革,无疑将是中国官民的最大期待。期待两会,更多来自中国的普通民众。人们关注两会,就是期待两会能讨论并解决这些国计民生问题。这样的期盼,也给两会代表提出了迫切要求:不能回避问题,必须讲问题。

  讲问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审议报告、提出议案、询问质询、建言献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责,都离不开讲问题。比如,去年两会,一些代表委员提出房价过快上涨、许多普通购房者被房地产市场抛弃在外的问题,国务院针对此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这说明,讲问题,能触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症结,能发现治国理政上的不足,值得提倡。

  在这个意义上,两会开得如何、影响几何,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代表委员能否真讲问题、讲真问题。

  今年的国际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复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双边关系,需要智慧处理,钓鱼岛争端、南海岛争、朝核问题等棘手问题,需要认真应对。国内方面,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买房难、看病贵等百姓民生问题有待改善,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等转型代价有待弥补,改进作风、反对等党风廉政建设有待加强。对这些国内外的重大命题的认识和把握,决定着代表委员找问题的能力、讲问题的水平。

  现实中,有些人讲不出问题、讲不好问题,原因不外乎有二。

  其一,不敢讲问题。谈到问题如蛇行逶迤、七弯八绕、左躲右闪,总害怕被人家说不讲政治,又担心破坏两会的氛围。然而,问题不说并不等于不存在。尤其是当今社会,在媒体聚光灯和公众放大镜下,问题往往难以回避,更难以遮掩。如果在问题上总是遮遮掩掩,不仅会贻误解决时机,还极容易引起民众的误解,让人们觉得不够光明磊落,难以获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其二,不会讲问题。说说好话,谈谈成绩,是不需要太多准备、做太多功课的;要提真意见、说真不足,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清醒的头脑、精心的准备。尤其是一些热点敏感问题,政治性强、涉及面广,情况极为复杂,甚至是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倘若没有深入的自我评价,广泛的调查研究,谈何讲出真问题、讲好新问题?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敢于并善于讲问题的人,必然是一个胸襟大、境界高的人,是一个具备讲政治、讲大局的优良品质的人。敢于讲问题,不是闹矛盾,不是搞不团结,而是通过揭露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形成团结共事局面,有力推进事业发展。这是讲政治、维护团结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我们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必须。

  开会讲问题,乃现实所求、事业所需、人民所呼。中央领导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期待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多一点“问题意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两会“改革”早已不是高居庙堂的政治词汇,当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目标并列相提,中国普通人未来十年的收入和幸福感,已与改革紧紧挂钩。

  期待两会,也来自中国的执政者。近平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多次公开论及“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

  改革,谢绝自拉自唱。这是一场分利于民、让利于民的改革,需要高层政治勇气,也难离草根民间智慧。中国高层近期种种表态,话犹在耳: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既要有顶层设计,但同时更要依靠各地方的探索和创造……”

  但与34年前改革之初不同的是,当下,中国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既得利益格局的掣肘,令中国新一轮改革迄今举步维艰。其中,既涉及增量利益分配,也有颇为棘手的存量利益调整。十八大提出推进下一步改革以来,人们期待的真正突破尚未出现,改革路径图仍未成型。

  打破掣肘,涉及政府与市场、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格局调整。政府自身首当其冲:行政垄断、产权变革、财税体制、资源要素价格控制,无一不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政府放权、分利,涉及面更广的改革才能真正上行下效,推而广之。打破掣肘,涉及城乡之间利益调整。推进城镇化,破除固化的城镇居民利益,带来土地管理、城市户改、行政体制等难项,相关改革未及时跟上“造城”脚步,让改革压力与日俱增。打破掣肘,涉及地区间、行业间、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调整。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期待“破冰”,以此为已定调的收入倍增、国富民富增添具化图像。打破掣肘,涉及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利益格局调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公平之争,从来都是“深水改革”,利益如何进退,市场期待有所定论。因此,改革“正与危机赛跑”,这种善意的提醒并非危言耸听。今年两会,正逢政府换届之年,更是改革攻坚之年。面对重要的政策“窗口期”,空间有限、时间紧迫。释放改革红利,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政治勇气,也要点滴智慧汇集,寻求稳妥路径;既要有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循序渐进,更要有民意上达、民情可表的畅通渠道。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是中国执政者和参政议政者凝聚共识,绘就改革路线图的最佳时机,也是把政治勇气转化为政治决策、将官民智慧汇聚为行动合力的最佳时机。2013年两会上,改革观点能否变为更加清晰的路径,人们理应有所期待。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