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领导干部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1
(一)要推进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一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通过折股量化的形式,以户为单位确权颁证。二是大力推进金融改革,推动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有效结合。当前,可借助中央允许民资设立中小型银行的机遇,积极探索民间担保和融资途径;借助农村产权改革,积极探索试行农村产权进入金融市场挂牌交易的操作路径和模式。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
(二)要加大投资力度。我们应重点盯紧两个方向: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像水库的加固除险、引黄入白、引黄入峡工程等;济青潍坊站、疏港铁路、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等。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物流、生物医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产业。
(三)要加快转调步伐。一是抓住国家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机会,各县市区可筛选包装一批传统产业项目对上做工作,争取专项资金,推动转型升级。二是借助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会,可以高新区为载体,申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将潍柴、福田、歌尔等企业的辅业剥离出来,交由社会负责,政府适当扶持,集中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可依托城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应集中研究如何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包装力度,提高品牌竞争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四)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应抓住机会,最大限度将潍坊整体纳入国家战略,实现借势借力发展。一是申请将滨海新区建成像青岛西海岸新区那样的行政区,如果短期内难以办到,可将其作为青西新区的配套区域,申请享受与青西新区同样的政策;二是积极推动将滨海区作为全国的飞地试验区;三是加快综合保税区北区建设,尽快建成综合保税港区,进而建设自贸区。
(五)要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出台实实在在的政策,如通过免税、设立创业基金等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有特长人员来潍创业;二是支持企业搞研发创新,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三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创新创业培厚土壤。
(六)要切实改进作风。当前,应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前提下,研究制定保护干部积极性、督促各级干事创业的机制和措施,引导督促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以新状态引领发展新常态。
2016最新领导干部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2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勾画的“建设新江苏”美好蓝图中,环境美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内涵。我区始终以此为引领,严守生态红线,全面实施生态重点攻坚工程,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漫步于东社镇的五甲河河畔,水清堤绿,景观植物错落有致,过往村民欢声笑语。“这实实在在是一项惠民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五马路村72岁村民曹张宏和老伴吃完晚饭,便来到刚建好的生态廊道边散步,“现在,我和老伴有空都来这里散散步。”曹张宏笑着说。据了解,为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东社镇自去年12月起开始实施生态廊道工程,全长共计4公里,涉及新街、五马路等4个村居,总投入400多万元。整个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
既在快见效上花气力,又在见长效上下功夫,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切实做好“严、治、培、引”四篇文章,持续推进生态廊道二期等工程建设,已完成绿化面积2.4万亩。加快益民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集中处理能力。
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区突出结构、工程、管理“三减排”,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大力实施印染行业中水回用,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紧建设一批重点节能和清洁生产项目,持续淘汰燃煤小锅炉……目前,大气污染防治的部门协作、联防联控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去年青奥会期间及四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省及南通市相关部署,,我区还计划关停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2270辆、建设示范工地20个以上。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将推广应用40辆新能源汽车,并配套建成充换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财政投入资金765.8万元。全力冲刺“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全区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仅强化考核监督,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打折、不走样。同时强化铁腕治污,继续开展好环保执法“亮剑行动”,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零容忍”,始终保持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据了解,为了促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区环保局制订了包括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等内容在内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将评定结果通报相关部门,作为企业上市、绿色信贷、项目审批的依据,很多企业受到触动,表示要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环境行为。我区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通州。
2016最新领导干部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3
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既要保持定力、冷静理性、不急不躁,又要积极主动、精准发力、顺势而为,决不能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对经济调整下滑的“无所作为”,让经济“自由落体”
当前,我们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发展已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也为我们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常态提出新要求。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速度,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全面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新常态下,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显性化,房地产、债务、生态环境等方面潜在风险渐渐显露。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企业和市场活力;自觉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要抢抓国家改善宏观调控的机遇,抢抓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机遇,抢抓转型升级加快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