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干部学习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9-15 22:58:10

学习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心得体会

乡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书记和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基层稳定发展的关键。

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稳定的关键。乡镇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执行的终端,党委书记是否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成为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中否赢得群众认可、得到上级党委肯定的关键。心中有党,就会坚定不渝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心中有民,就会凡事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有中责,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牢记宗旨,以时不我待、敢于担当、马上就办的作风开展各项工作;心中有戒,就会时刻警醒自己,不可越雷池半步。这样的乡镇党委书记,各村级党组织必服膺之、服从之、服务之,自上而下牢固的政治环境自然形成。

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发展的关键。赵乐际部长在江苏常熟市蒋巷村调研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党支部特别是好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基层一线与群众最贴近的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的道德品行、党性观念、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会把全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会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会带领群众一起为全村的发展想办法、出点子,能把广大群众紧紧地凝聚起来,良好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群众致富的关键。稳定的政治环境、发展环境形成,就差能够引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关键点,他们有一定的市场经验、经济头脑和实用技术,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群众需求,能把外部的市场需求与群众的生产有效结合,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由传统小农思维向现代企业家思维转变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

学习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心得体会

连云港监狱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着力加强党员民警职工三支队伍建设,为推动连云港监狱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十八大关于党建工作的八个方面部署,突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实现党支部对党员的全员管理。实行党支部书记轮训制度,提高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严把“党员入口关”,把政治合格、立场坚定、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民警职工吸收到党的队伍中。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政治理论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党性意识。

加强民警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十八大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民警队伍教育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民警队伍。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全面加强民警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化竞争上岗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开展“岗位标兵”评比和宣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签订廉政责任保证书、警示教育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民警队伍的廉政意识教育,筑牢廉政防线。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组织职工亲身诉说感受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喜人变化,进一步加深对十八大报告的认同和理解。提出职工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把表现突出的职工选拔到领导岗位锻炼,拓展职工个人发展空间,稳定职工队伍思想,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成立网球俱乐部和“水之韵”文工团,丰富职工业余文体活动。

学习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心得体会

鞍钢始建于1916年,是解放后最早恢复和建设起来的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50多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03年底,鞍钢累计生产、生铁和钢材8.25亿吨,上缴利税768亿元,约相当于国家对鞍钢投入的14倍。1995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鞍钢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生产经营各项指标取得新突破,实现销售收,314亿元、上缴税金38.59亿元;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增提折旧等因素57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今年上半年,鞍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实现销售收2213.11亿元,上缴税金25.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4%和31%;实现利润总额43.11亿元。在世界17家主要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中,鞍钢名列第9位。

鞍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任务,并从低谷走出振兴,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能够在深化企业改革中,着眼于建设世界先进钢铁企业,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放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加强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三支队伍建设,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创建干部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赛马”机制,建设一支善于驾驭市场经济、参与竞争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

一是实施以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我们将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细化成10项指标并进行量化,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把干部完成工作任务、创新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制定实施了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了干部考核工作由定性为主向定量为主的转变,提高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考核的基础上,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加大对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从2000年起,每年领导干部更新淘汰10%左右。

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我们坚持靠实干出成绩,凭实绩用干部。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把公开选拔作为重要渠道,打破专业、岗位层次局限,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为竞聘人员提供均等的竞争机遇,鼓励更多的干部参与岗位竞争。鞍钢近两年公开选拔直管领导干部占新提拔领导干部的比例分别达到61.4%和68%。同时,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单位之间、不同岗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促进干部增长才干。目前,直管领导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已提高到76.1%,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46.8%。

三是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早压担子早成才,使用是一种培养,而且是更好的培养。我们破除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通过实施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提前退出领导岗位,超职数配备助理,下派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等措施,为中青年干部成长创造条件。近年来鞍钢选拔任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肯干事、能干事的中青年干部,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目前,按照50岁以上、45岁左右、40岁以下的年龄结构,67.9%的直管领导班子实现了“三个三分之一”配备,84.9%的直管领导班子实现了“四四二”配备,中青年干部已经成为鞍钢基层领导班子的主体。

二、加大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人才政策,通过感情留人、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现在已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5377人,占全民职工总数的20.71%,其中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854名高级工程师、10250名工程师。共有博士研究生27人、硕士研究生356人、大学本科生10425人。专业技术人才在鞍钢“九五”以来技术改造、实现冶金重大装备国产化、新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一是完善吸引、留住人才政策,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02年2月,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为新引进应届毕业生发放安置费的通知》,为应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次性发放安置费40000元、20000元和5000元。2002年9月,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工资待遇的通知》,从2002年7月1日起,对分配到鞍钢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及所在岗位的待遇,并实行最低工资收入保障制度:博士研究生为3000元/月、硕士研究生为2000元/月、研究生、双学士毕业生为1500元/月,本科毕业生为1000元/月。今年又将重点院校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收入保障线提高到1200元/月。这些有效措施,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00年以来共引进毕业生1630人,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吸引两名博士在站分别从事“高强IP钢冷轧再结晶规律”和“纯净钢技术”研究,我们除了保障他们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外,还提供设施齐全的公寓和每月4500元的生活津贴。

二是开展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充分体现高水平人才价值。我们坚持以政治思想表现、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贡献为主要依据,突出对上报人选在鞍钢生产经营和改革改造中的工作业绩评价,按照公平、公正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经单位组织推荐、单位评审、单位公示、单位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集团公司专业评议等工作程序,于2001年评选出技术专家81人、拔尖人才222人,2002年评选出技术专家78人、拔尖人才210人,2003年评选出技术专家66名、拔尖人才135名,并分别给予1200元/月和600元/月的津贴。各基层单位也开展了评选厂级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工作。我们对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实行动态选拔机制,每年评选一次,不搞终身制,有效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着重潜力、高层次、年轻化、看业绩的原则,我们实施了“131”人才工程,从近三年鞍钢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中,选拔了10名专家按照国际冶金科技水平进行重点培养,选拔了30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国内钢铁冶金技术水平进行重点培养,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确定1000名左右技术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对列入“13广人才工程的人选,优先选送他们到国内外学习、培训,安排参加企业重大科研和改造项目,为其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和事业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生产经营、改革改造和技术进步中的骨干作用。为适应鞍钢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全员培训目标,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促进关键岗位人员提高操作技能上。近两年先后选派了50多名优秀管理干部到欧洲、日本、韩国先进企业学习考察。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118名。公司还举办WTO基本规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范、冶金新技术等培训班522期,培训32776人次;聘请专家学者举办高新技术讲座40多场,培训4200人次。目前,鞍钢专业技术人员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人、鞍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人,并有2人当选为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四是建立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制度,实现企业内部人才合理配置。从2001年开始,我们每年春、秋两季召开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并作为内部人才流动的主要渠道。会前在《鞍钢日报》上公示用人岗位及条件,会上进行资历审核,签订初步协议;会后通过考试、答辩、考核等形式竞争上.岗,目前已举办4次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共有50多个单位提供了2232个专业技术岗位,有379名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到新的工作岗位,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

三、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数量充足、技能较高的高级技工人才队伍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鞍钢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职工队伍的素质上。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把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鞍钢高级技术工人总数为2195人,其中高级技师129人,技师2066人。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适应鞍钢工艺装备和技术进步需要,我们在企业内部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制定了鞍钢职业工种分类标准,规范各岗位的操作程序和岗位技能及文化素质要求,并开展了技能等级培训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

生产操作岗位人员必须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方可参与竞争上岗,未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或未达到岗位操作标准者,要下岗参加培训,培训不合格未上岗者拿待岗工资。从而在职工中形成了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技能靠培训的氛围。2003年,生产操作岗位共有78648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到2003年末,职工持证比例已达到75%,比2001年增加40.6%;高级技师增加31%、技师增加23.1%。到2005年末,将实现生产操作岗位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技能素质高、中、初级比例实现2:7:1的合理结构。

二是建立以岗薪工资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工资分配制度。按照高效率、满负荷原则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