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了凡四训简单感悟与收获范文(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1:22:43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书中,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

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四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

了凡四训简单感悟与收获范文(四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2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读完此文,自己便长存了知耻心与畏惧心,勇猛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在同盟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也更明白了同盟设立易德学习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谢同盟,感谢众师。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3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被命运束缚。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过不断的积善修德来突破命运的定数,让固有的定数变为变数,最终命运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禅师所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方法,给人以希望和启迪,具有朴素辨证主义的思维特征,让人能冷静面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劝人积极面对生活,可以说,读此书,对事业,对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4

《了凡四训》里面讲,拥有千金财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发郁闷。看来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轻于鸿毛的,如果能变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命运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行善积德。问题是,这样的标准还是世俗化的标准:有儿子,中进士,当高官,发大财。

可是,这些对于佛教徒来说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烦恼之物么?世尊舍国弃家而求人生真谛,说明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标,这些也不能作为标准吧。而且若把这些作为修佛的目标还是有分别心,修的是有为法呀,这应该不是四谛所宣扬的吧。也许,是我阅读和理解错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诉后人命运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变的,而且即使是富贵功名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通过修善行和发愿改变的。但是,本人认为不能太过执著于本书的教诲,因为这些毕竟属于有为法,也是根源于贪嗔痴念的,对钱财和权力的追求源于贪,对生儿子的追求源于痴,而这些都是不能断烦恼的。但是,下一个问题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可能凭自力永远也断不了这些。于是,即使修有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毕竟比没有修行要好。这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和选择呀。

生命是要重量还是数量,我觉得自己命里没有数量,嗬嗬,只能选择重量啦。

1、了凡四训简单的感悟范文(三篇)

了凡四训简单感悟与收获范文(四篇)

2、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简单感悟与收获范文(四篇)

3、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了凡四训简单感悟与收获范文(四篇)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