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学习心得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愚以为,在中国梦的强大感召下,国人的文化自信得到百年来前所未有之彰显,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此乃五年文化建设最大之成就。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灿如星河,我们有先秦时代的远古传说、百家争鸣,有强汉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魏晋时期的超然物外、别样风骨,更有盛唐时代的兼收并蓄、辐射万邦……我们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延续至今并不断迸发强大生命力的唯一,中国人更是把自己的祖先和文化作为信仰,融进炎黄子孙的血液与基因。
但从1840年始,面对西方列强的舰船利炮,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文明是否过时?文化是否落后?在屡屡挨打中痛定思痛,我们似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于是我们“打倒孔家店”疯狂除“四旧”,中华文明遭受惨痛蹂躏;缺少了中华文明的涓涓滋润,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缺了钙,少了炎黄子孙该有的自信与从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作支撑,炎黄子孙将会愈加坚定、从容、拼搏、向上,中国梦指日可待。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相信,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学习心得2
指出,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精辟论述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希望全党同志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有伟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激励、引领和推动。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所谓“伟大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一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凝心聚力、顽强奋斗、奋发有为的立国之基、兴国之魂、强国之力,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伟大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三件大事:革命、建设、改革。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与帝国主义斗、与封建主义斗、与官僚资本主义斗,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先后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愚公移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正是在这些伟大精神的支撑、激励、引领、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在领导革命和的29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新制度,先后涌现出抗美援朝精神、孟泰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革命加拼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正是在这些伟大精神的支撑、激励、引领、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的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的40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辟了,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思想解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创新发展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特区精神、敢为天下先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勇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推进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之所以历百年而不懈、经千辛而不退、吃万苦而不衰,是因为我们有一种独特的伟大精神的支撑、激励、引领和推动。着眼当下,推进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展望未来,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精神。
二、伟大精神来自文化自信
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这些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些深刻道理: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思想、是精神、是理想、是信念;思想、精神、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灵魂;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源于强大的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引领,这就需要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
首先,要有文化自知,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对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不知不懂,或知之甚少、懂之很浅,那就根本谈不上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植根于伟大实践。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把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学懂弄通。
其次,要做到文化自尊,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所谓自尊,就是要热爱、尊崇、运用、保护和发展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为生存发展而奋斗中形成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伟大文化,是中国人民战胜万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用无数代人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丰硕精神成果,我们要以极其敬重的态度和深厚的情感来对待它。
再则,要做到文化自强,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保障。没有繁荣昌盛的强大文化,文化自信的底气就不足,文化自信的定力就不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就不大。中华文化历经5000多年风雨岁月而不衰,不断推陈出新,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大,成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强大文化,从而使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更加坚定、更加强烈、更加持久。
三、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伟大精神辩证统一
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伟大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坚定文化自信是弘扬伟大精神的重要条件。文化蕴含、生成精神,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是文化的本质反映和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华文化、文化是支撑、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化,在这一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正因为我们坚信这一文化永不衰竭的强大力量,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才能以昂扬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实干的精神开创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且我们还创造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伟大精神使文化自信更坚定。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伟大精神的弘扬,而弘扬伟大精神又可反作用于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不仅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而奋斗,而且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文化。这些伟大精神,在中国现代史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充分发挥了团结、鼓舞、激励、引领、推动的作用,使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从而使全党全国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更加坚信自己的文化,更加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伟大精神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此已进行了近百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现在进入,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全党全国人民踏上了新的征程,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严峻考验,夺取这个新征程的伟大胜利,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弘扬伟大精神,去顽强拼搏;同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必须努力弘扬和发展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以更好地、更持久地坚定文化自信。总之,要把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伟大精神辩证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以文化自信涵养伟大精神,以伟大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共产党员要做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伟大精神的先锋和模范
指出:“进入,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的长征路。”新气象新作为从何而来?如何奋力走好的长征路?关键是我们党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指导下,大力弘扬伟大精神,以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共产党员要做坚定文化自信的先锋和模范。每个党员都要深刻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明确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就没有国家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党员都要带头弄清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路径,把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知、自尊、自强的基础上,知我中华文化、尊我中华文化、信我中华文化、强我中华文化。每个党员还要带头做坚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在坚定文化自信过程中,自觉地学习、运用中华文化,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用中华文化丰润自我、成风化人。
共产党员要做弘扬伟大精神的先锋和模范。每个党员都要认清弘扬伟大精神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迫切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和引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时,分别提出要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精神、斗争精神、科学精神、永不懈怠精神、锐意进取精神、企业家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神、钉钉子精神等充满时代感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每个党员都要身体力行弘扬伟大精神,把伟大精神体现到本职工作中,创造出优异工作成绩,以行动见精神,为群众作表率。每个党员还要带头宣传伟大精神,向群众宣讲弘扬伟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方法途径,让伟大精神家喻户晓、人人践行、处处弘扬、开花结果。
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学习心得3
说起镇江,大家自然会想到西津古渡。今年暑假,我读了《寻找溪水的源头》中的《西津古渡》一文,对叶兆言先生笔下的西津古渡有了更新的认识。它让我们铭记:传承历史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从现在的西津古渡似乎看不出从前的繁盛,取而代之的则是浓重的商业气氛。可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体会出其中的古朴沧桑。它的存在与浮华无关、与荣辱无碍,却成为永不凋谢的经典,镌刻在人们心底,成为城市发展的记忆。“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就出自这里,祖逖北伐的豪气从这里开始并一直传承到现在。作者在游览了西津古渡后,认为在古代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栖息地。因为它承载了中国厚重的历史。从表面上看,古渡的功能已经名存实亡,但它承载的历史精神依然永存。铭记历史,传承历史菁华,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领导人历来重视传承历史精华,主张古为今用,进行扬弃。“看这部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这是毛主席在看完三国演义说的话。毛主席博览群书,并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辉煌。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传承历史精华,从中汲取经验。创造中国的未来。近来,网络上无良媒体表现出格,他们丑化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英雄,污蔑革命先烈,丑化历史。这是文化侵略,它的作用是扰乱我们的正常思维,破坏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所谓的文化精英的言论所蛊惑。我们要抵制这类别有用心的新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历史精华,这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必须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应该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浓重的商业气氛会玷污历史的纯朴与永恒,使古渡的青石板会积满粘稠的油渍,使木质的阁楼会丧失沁人的芳香,小城一角的古老寂静会被闹市的喧嚣取代,悠久的历史会被快节奏的社会所洗刷。我们所要做的,是摒弃浮华,让经典与时代融合,传承文化的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读了《西津古渡》,我对这座古渡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传承历史精华,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能早日实现,高质量地实现。
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学习心得4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_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2020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学习心得5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