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因地制宜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改革部署,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发达城市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创新之路。
一、高位统筹,责任督学成为我区教育监管网格长
1.强化党委政府统筹,实现教育督导网格化
我区外来人口多、民办学校多,教育体量大、监管难度大,管理人口达540万,在校学生达46万;基于这样的区情,我区将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第一战略”,把网格化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区委将督学责任区建设纳入重点改革项目,区政府将其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印发了《宝安区深入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委书记、区长出席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深化教育督导改革会议,为主任督学颁发聘书,提出了“督政督责、真督实督,树立权威、形成导向”的要求,副区长对挂牌督导工作直接抓、负总责。
在街道、社区综合网格的基础上,我区按照每个责任区约25所学校的标准,将全区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分为20个专业网格,聘任了20名督学长、80名责任督学;每位督学长为一个责任区网格长,每位责任督学为其挂牌督导的5所学校网格长,每所学校校门显著位置悬挂督学长、责任督学两名督学公示牌;每所学校还配备1名视导员,负责学校内部督导工作。街道、社区综合网格与督学专业网格相结合,实现了校园内外全覆盖、教育督导网格化。
2.加强资源整合盘活,实现督学服务零距离
为方便群众到访和不占用学校校舍,我区整合盘活资源,调配了14处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校外公共物业,设置了20个独立于校园之外的督学责任区联络服务站,责任督学轮流驻站值班;建立了联络服务站视频会议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责任督学信息化工作平台及86个QQ群、微信群。从“两代表一委员”和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中聘任了50名特约督学,招募了500多名家长督学志愿者。责任督学与师生、家长既可以在校内访谈,又可以在校外联络服务站座谈,既可以面对面线下访谈,又可以互联网线上交流,实现了督学服务社会无阻碍、零距离。
近三年来,全区责任督学累计到校督导2.1万人次,接访3000余人次,接受咨询、投诉2000余件,提交督导报告600余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校园欺凌治理、学生视力监测、消除超大班额等专项督导8次;针对民办学校因迁校、收费等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责任督学第一时间到场督查并协调应对。各责任区下发整改通知书累计800余份,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累计500多处,对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和整改不力的学校领导诫勉约谈累计200余人次。
二、成效显著,挂牌督导开创我区教育改革新局面
1. 推动了督导机构自身建设
适应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需要,区政府成立了由副区长挂帅的教育督导委员会,区教育督导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是正处级建制独立法人单位、区一级预算单位,与区教育局平行设置,内设督政科、督学科,附设责任督学事务中心,各学区教育办加设责任督学办公室。区教育督导室预算独立编制、经费独立核算、财务独立运作,年度预算达3000余万元,其中近三年用于督学责任区建设专项经费累计达639万元。教育督导地位显著提升,督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2. 促进了教育管理方式转变
教育督导网格化强化了对学校办学行为的常态化监管,促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抓大放小、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我区调整优化了教育管理体制,撤并了各街道教育办、教研中心,下放了教师职称评聘权、绩效工资分配权等权责,制定了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同时增设了学校规划建设办、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各学区教育办,将管理重心转向学校规划建设、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3.促进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近两年,我区完成了18个新、改扩建学校工程,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39万个,学位供给大幅度增加。组建了宝中、宝职、新中、幼教四大教育集团,开办了区特殊教育学校。出台了《促进民办中小学规范优质发展暂行办法》,开展优质化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和民办教育质量奖评选,大力扶持推动民办学校提质创优。我区为广东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4.提升了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我区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以来,以制度固化学校安全监管体制,全区学校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积分入学阳光招生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在学位紧缺的情况下招生工作未发生一起有效投诉,每年数万新生招生入学秩序井然。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测评排名由之前的倒数跃升至前列。
国家、省、市教育督导部门领导及教育督导同行累计22批次500余人次到我区考察督学责任区建设并给予高度评价。10月,我区区长在全国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工作会议做典型发言介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