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过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课堂集中学习之后,回家对着手机里的人工智能老师聊起今天学习的课文,“老师”会告诉你,哪里发音不对;掏出数理化练习册,做完题用手机扫一扫,APP上说,你这道大题从某个步骤开始就错了;课余想练习上周末舞蹈课上老师教的动作,智能机器人提示你,脚尖要微微踮起……
技术模拟老师,助力精准教学,让学习者身边时时刻刻都有“半个老师”跟随,这只是目前设想的未来信息化教育场景中的一小部分。而这个技术,应用得最多的就是人工智能(AI)。
“教育+AI”是目前教育领域最火的概念之一,新三板公司也已有涉足,不过这仍然是一个还处于早期的赛道。
教育信息化2.0时代
上海一位教育行业资深研究员对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表示,过去,教育信息化的产品主要是以内容资源和内容呈现为中心,比如教材、课件、题库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老师讲课的录像等等。这是过去20年,信息化教育主要在做的事情。
东财Choice统计数据,目前新三板上就有将近80家公司涉及教育信息化服务业务,其中不少公司的产品主要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述研究员表示,这些基本都是比较传统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它们中的大多数以“软件+硬件”配套服务的方式进入校园,其中有部分,是由政府买单的。比如开维教育,其商业模式就是“2G2B2C”,其产品并未涉及人工智能技术。
而接下来,信息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智能化。
不久前,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2.0时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曾发文指出,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而2.0时代将有五大特征,其中两大特征,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以“智能”为目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曾表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探索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
清睿教育董事长朱奇峰对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表示,研究表明影响教育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师资,目前中小学最缺乏的也是优秀师资,“师资缺乏是目前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这在过去的以内容资源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改革中恰恰没有被顾及”,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出路。
在朱奇峰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最关键之处在于,能模拟老师去处理复杂的动态信息,就像本文开始描绘的景象一样,“但人工智能老师不是完全取代真人老师,未来的教育,是老师带着一群人工智能助教去教学生,一些累活、重复性做的活交给智能老师,而教育中涉及关爱、激励等情感类事情就交给老师去做,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
清睿教育旗下的“口语100”产品,底获得新东方的战略投资。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生英语口语训练,基于人工智能语音分析系统,以智能教练的模式辅导、纠正学生的口语。在推广方式上,清睿教育免费为学校建立自己的虚拟校园,而智能听说教练是针对个人的自愿付费VIP服务。
2011年底成立的清睿教育,2013年已实现盈利,并且此后连续四年实现业绩增长。
朱奇峰告诉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人工智能教练能实现学生课后作业的一对一辅导,目前覆盖的学校中,有百分之十几的用户会选择购买。
自适应与人工智能
星河互联高级投资经理胡天硕告诉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自适应学习产品“宣称”是教育+AI,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如果公司说自己是教育+AI,可是没有用到深度学习(的算法),而是在用几十年前的机器学习算法,那么打着教育+AI的幌子就不合适了”。
这里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为例。
朱奇峰告诉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1.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生产的是传统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模式是将海量教育内容及教育资源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方便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优质内容,或通过快速检索能做到高效搜题;之后出现的自适应学习能自动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题目,但依然达不到老师级别的辅导。
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也就是人工智能教育,则是以智能师资特点,用技术模拟老师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训练辅导。
因此,现在市面上不少“智能”产品,严格说属于或稍超越1.0时代的内容网络化和搜索检索,但不属于2.0时代的模拟真人教师,把海量内容做好标签,并能作出个性化推荐,其中应用得最多的技术就是“自适应学习”技术。
目前,“自适应学习”教育产品也受追捧,比如,前不久自适应网络教育公司?学教育获得宣布获得1.2 亿元天使轮融资。往前两三年,互联网巨头BAT已开始跑马圈地,教育领域的头部企业也早已布局,如好未来,初跨境投资美国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
业内多认为,自适应学习最多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能模拟师资的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是自动帮学生选学习的内容,更是学习过程中分分秒秒交互的辅导、纠正和学习策略调整。
人工智能技术能捕捉、分析、模拟人的复杂动态信息,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能大大解放教师的生产力,而目前市面上,成熟的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屈指可数。
百米赛跑才刚起步
前述研究员告诉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教育+AI”对技术、人才、资金的综合要求不低,实际上行业的百米赛跑才刚刚起步,而目前市面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力,是人工智能的壁垒之一。朱奇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产品推出以来,技术上已经进行了四代迭代,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和老师磨合,已经存留了近5000个修改点。这个互相磨合快速迭代的过程,在朱奇峰看来,还算“比较快捷”的。
在胡天硕看来,教育+AI最大的壁垒不是底层的深度技术,而是能够将技术与教育融合起来的跨界人才,因为产品的实现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教育的场景中,而目前,“懂教育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教育,导致的行业与AI的深度结合不够”。
技术和人才的壁垒,导致了教育+AI产品的研发成本不低。心里程控股集团董事长彭国远告诉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心里程公司旗下有部分产品涉及人工智能技术,最早开始的一两年,公司光软件研发人员的成本就达六七千万元,现在每年的研发费用大概占整体成本的20%左右,算下来,光研发投入可能就达四五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