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区域推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法宝”

发布时间:2023-09-17 13:39:04

自2001年国家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建设在不断尝试、反思、优化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新课改”已经从本世纪初学者口中的专业术语,演变为中小学一线教师耳熟能详的实际行动。但是,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学校之间的发展还不均衡,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即使在同样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也往往是一枝独秀或花开几朵,还有更多学校处于盲目模仿、犹豫观望、无从下手等状态。

当前,这种中小学单打独斗开展课程建设的状况,经常会面临外部支持系统缺失和实践者专业素养提升困难的问题。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落实。要改变现状,必须打破把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每个学校内部事务的认识局限和个体作坊式的实践机制,打破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的学校课程建设格局,由区域教育主管部门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视角对区域内所有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引领,更专业化、科学化地推进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

  专家引领 整体规划

要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有效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有宏观统筹的视野和思路,能够根据本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特点,客观分析学校课程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本区域内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整体定位,并从区域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实施措施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换言之,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本区域学校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课程领导者的作用。

课程领导是一项专业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区域教育主管人员首先要把工作定位从行政管理转向专业服务。从行政管理向专业服务的转变,既包括观念认识上的转变,也包括实际行动中具体措施的转变。区域背景不同,区域教育主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同,转变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也会有所差异。以河南省济源市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为例,济源市教育局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寻求稳定的专家团队进行指导;二是在专家协助下制定《济源市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强化行政领导人员的专业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并全程参加专家团队组织的培训、研讨、考察和现场指导等各项活动,切实提升领导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作联动 多措并举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实践中,经常存在这种情况,教育局不同科室从各自工作安排出发,对学校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而这些任务要求或者互不相干,或者在时间、内容等方面存在矛盾冲突,从而造成一线课程实践者工作千头万绪,无法集中精力专心于课程建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建立不同科室工作联动机制,与中小学工作联系密切的科室领导均为教育局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围绕学校课程建设这一主线,协调各科室从不同侧面和层次采取针对性措施,彼此呼应、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推动。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