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0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0项,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5项,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84项。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5项。被教育部授予“2012-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学校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协同发展中心,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藏文古籍研究所。
近5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57项,科研经费1.9亿多元。获得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9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3项。“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泽派”和“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书馆馆藏文献十世纪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两万五千颂》分别入选第三批、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办学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随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推进,形成了与以北京大学为组长,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成员的团队式对口合作建设关系,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校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尼泊尔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
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现已探索出了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兴办高等教育的路子,累计培养出6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2017年11月,学校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进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始终坚持,坚守“办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理念,抢抓“双一流”建设、“区部合建”、新一轮高校团队式对口合作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生态学一流学科及民族文化和高原科学技术两大优秀特色学科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爱党爱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力争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