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手抄报

国际残疾人日手抄报资料整理

发布时间:2023-09-17 16:51:31

襄城县人倪营就是这样的人。得先天性白化病的他,12岁便离开了学校。为了学戏,他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年后,为了不荒废技艺,他常常凌晨4时起床练习。外出演出下大雨,他把衣服脱下来保护心爱的乐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唱段,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现在,他自发成立了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免费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带去精彩表演。

在采访中,他很少说及病痛给他带来的折磨。他常说:“我不信残疾人比正常人差。只要我们奋发向上,就不比正常人差!”40多年来,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先天患病,他刻苦学戏

1970年,在襄城县城关镇生产街5号,12岁的倪营辍学在家。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这种疾病除了让他全身发白外,还将他的视力一点儿一点儿地剥夺。12岁时,他的视力只有0.7。

为了让倪营以后生活有着落,爱好戏剧的父亲给他请来曲胡、坠子老师。由于视力不好,他无法找准曲胡上的音区,也看不清戏谱。

刚开始练习时,老师会手把手地帮他找音区。他看不清戏谱,老师会给他多念几遍。

为了学好戏,到了晚上,他常常闭着眼用手拉曲胡,通过声音分辨音区。通过家人念戏谱,他逐字逐句地背诵,忘了再背,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14岁时,他去工地上打零工,晚上下了班,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但只要老师来,他立即起来跟老师学习。

“总不能一辈子当建筑工吧!我眼睛将越来越不好使。”倪营说。

热爱戏剧,凌晨4时去练戏

22岁时,倪营的生活出现转机。当年,他的父亲退休,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时的襄城县房管局上班,主要负责处理废旧房屋,当泥瓦工。

“工作累了点儿,但稳定,我很满足。”倪营说。当时,他已经学戏10年了,能够熟练地运用曲胡、二胡、板胡等乐器,还能唱越调、坠子等。他几乎每天凌晨4时起床,跟随戏迷朋友到襄城老城墙外的空地上唱戏,切磋技艺。练到将近8时,他就去上班。

倪营特别感谢妻子以及戏迷朋友的支持。他的妻子姚盘特别支持他,从来没有因为唱戏跟他吵过架。

因为他的视力越来越差,戏迷朋友常常会带着他走路。“襄城县文化馆的王本桂老师总是安排人把我安全送回家。谢谢他们!”倪营说。

获得省级一等奖

热爱戏曲的倪营逐渐被大家熟知。在20世纪90年代,他常常到襄城县文化馆举办的消夏戏曲晚会、周末文艺演唱会上献艺。

襄城县文化馆馆长杨春敏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景:“大家搬着小板凳来看。一曲唱罢,观众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会送饮料、瓜子等物犒劳演员。”

“倪营不仅伴奏得好,戏也唱得好。”杨春敏说。

2009年,鉴于倪营热爱戏剧,襄城县残联通知倪营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倪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唱戏肯定要写戏谱,但是倪营的视力一个眼是0.25,另一个眼是0.1,写戏谱非常困难。

他没法儿写,就口述戏谱,让戏迷朋友记录;他看不清,就凭声音修改。等戏谱写成后,他拿给襄城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王木桂修改,最后定名为《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

2009年11月,倪营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

“残疾人不比正常人差!”倪营激动地说。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时的唱段:“人人看我不顺心,个个说我不成形。我可没有这样想,我一瘸一拐一咯噔地出了名……”

他有一个心愿:教贫困孩子学戏

倪营在很早之前就有成立剧团的想法,在省里获奖之后,这个想法更强烈了。2010年,他自费买了乐器、音响,开始招收戏迷朋友入团。

在成立剧团之初,倪营本想招收残疾人加入,但后来还有非残疾的戏迷朋友加入。“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倪营说。

这个剧团目前有近10名团员,其中4人是残疾人。他们曾去襄城县的茨沟乡、山头店镇、库庄镇等地演出。

最近,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参加了襄城县文化馆戏迷演唱文化月活动。杨春敏介绍,目前,襄城县的11家剧团参加了该活动。

今年,倪营已经57岁了。在此之前,他曾因为脑供血不足住过医院。他从医院出来后,仍然去去戏迷聚集地聊天儿、听戏。他现在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教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戏。“那些孩子过得不容易,要是能通过戏剧帮他们走出困境,那就太好啦!”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