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学校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3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农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学校为山西省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另有中医学、中药学、护理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145人,其中研究生620人。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4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1人,其中正教授155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4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人才5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坚实。现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28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特色重点一级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牵头组建了山西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基地“现代中药&药食同用中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21个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近五年,共获得科研经费29301.26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4项。
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78名。连续多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振东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学校还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
学校医疗特色显著,服务能力较强。现有4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共有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附属第二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较强,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第三中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其新九针技术享誉国内外;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医疗设备先进,综合实力雄厚;附属中医药研究院是省内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水平较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医医疗机构,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中医药大学正以挺进博士授权单位方阵和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承“求真济世”的校训,传承弘扬“艰且益坚、持重笃行”的校风,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331工程”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文化育校、服务助校、开放荣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健康山西”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