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掌握好“为学之道”,勤学善学、勇为善为,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
要多经实践磨练。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解决问题要有强意志,还要有好功夫,两者都来自工作实践。党员干部要深入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以具体问题为办事的导向,也要将问题的解决作为能力提升的“支点”,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施展所能,也要在问题的解决上斩获技能,在“吸收”与“释放”的良性循环中不断练好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知难而不畏难,见难而不避让”是党员干部面对问题应有的态度,要到问题发生的现场去,奔着问题上、抓着问题做、带着问题学,能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达到学用相长的成效,从而推动个人的成长进步。
要多向理论学习。勤学出真知,思悟出真才,理论学习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增进个人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还是拓展个人眼界、拓宽知识范畴,理论学习都是“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上学出“一点即通”的巧方法,学出“一叶知秋”的辨别力,学出“一心一意”的如磐志,让党史中一脉相承、贯穿其中的红色基因植入血脉,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品书卷“原味”中尝真理“甜味”,把理论所学用于指导工作、推动实践、谋划发展。
要多向群众求教。面对基层工作中的诸多困难,我们要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攻坚克难,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大力量。群众有着大量的生产生活经验,他们的意见建议无不是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得来,群众的“话”里蕴含着“大智慧”,是推动成事立业的“大翘板”。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多听百姓之言,多问群众“怎么看”,多问群众“如何办”,态度诚恳真挚,能够虚心问计于群众,学好方法、真本事,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用群众的观点看问题,用群众的智慧谋发展,就能够把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变成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我们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指明了方向。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青年干部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要始终立足本职,接续奋斗,做到三个“更须”,在新的赶考路上贡献青春力量。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走好赶考路,青年干部更须有坚定的信念。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敬畏党,就是要敬畏党的历史。要时刻牢记建党初期的艰辛探索,时刻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地奔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国之路上。对于青年干部来说,党性即为本、信念即为魂,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修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的必修课,发扬学到底、悟到位的精神,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的忠实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坚定捍卫者。
“百姓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走好赶考路,青年干部更须常怀为民初心。要思考好、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树立群众意识,涵养为民情怀,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用脚步丈量民生,与群众建立浓厚的鱼水之情。无数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为民服务中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青年干部要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走好赶考路,青年干部更须争先创优担当作为。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年干部要行动起来,将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自身职责职能结合起来,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履职尽责,在疫情面前,在抗洪抢险面前,在人民群众有需要的每时每刻,发挥“我先来”“让我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从百年党史和全会精神中汲取思想和信仰的力量,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始终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立足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青年干部赶考的答卷正在写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昨日创造的辉煌成就只是序幕,绝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应当扑下身子、沉下心,接续奋斗,续写新篇章。征途漫漫,在未来闪闪发光的新征程上,必然涌动着无限的青春奋斗力量。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厚植“人才兴国”本底,贯彻“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组织保障和必然要求。
顶层设计绘“蓝图”,党管人才点燃红色“人才引擎”。“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党管人才不仅是爱才的体现,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制度优势,更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要建立系统谋划、整体部署、统筹推进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一盘棋”人才工作新格局。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厚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把党内外和国内外的“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体制改革搭“舞台”,放权松绑统筹释放“人才红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就是要以“放权、松绑”,用“全链条”思维、“全周期”理念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紧箍咒”和“天花板”,健全完善人才顺畅流动、接续成长、分配激励等机制,让人才创新创造充分迸发活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提高政策“含金量”和“精准度”,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上求突破,真正做到人才为本、创新为上。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为人才打造“全方位、无死角、一条龙”的干事创业平台,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选育管用做“文章”,以人为本精准激活“人才效能”。选才、育才、管才、用才,如车之四轮,必须齐头并进、同时发力。“选才”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慧眼,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估机制,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杜绝“唯学历”的“装门面”思想。“育才”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维,注重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乡村振兴等一线锻炼培养人才,切实加强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管才”要秉承“严管和厚爱并重”的理念,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的从严管理机制和“撑腰鼓劲”的激励保护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才”要以“人岗相适、能岗匹配”为准绳,突出因人而用、任其所宜,防止出现“鲁班出征,关公伐木”的人才错位。切实做好人才“选育管用”四篇文章,为书写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创新驱动筑“高地”,夯基垒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世界之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争,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领军人才一直是我国人才资源的短板。“国之所欲”就是“人才所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提前布局,向“高”处赋能,向“一流”标准看齐,用高标准的人才体系支撑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党政人才,要坚持“群众公认”;对企业人才,要坚持“市场公认”;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坚持“学术公认”,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