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来源于中华民族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坚持“四个自信”有利于推进“四个全面”。而“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战略布局集中体现,它的推进有利于发展、理论、制度、文化,从而巩固和增强“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和“四个全面”二者相辅相成,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四个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
“四个自信”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表述,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走出了一条,确立了制度,不断发展着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自信”是对、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我国近现代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为坚定了“四个自信”。现阶段离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落实“四个全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以“四个自信”推动“四个全面”。
道路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道路指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走什么道路同样至关重要。在深化对历史、国情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离开道路自信将无从谈起。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坚定自信的基础上推进“四个全面”,有利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引导“四个全面”沿着推进。再者,内在地包含着道路,道路自信有利于“四个全面”在化轨道上部署。最后,中国共产党是的领导核心,坚定道路自信,确保党始终坚持的方向,有利于为“四个全面”提供组织保证和道路指引。
理论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90多年来,我们党围绕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革命,什么是、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现阶段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问题落实“四个全面”,必须毫不动摇的坚定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实际上是对这一行动指南的的高度认同,它内在包含着对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党的建设等思想的自信。相应的“四个全面”思想内在包含着发展目标、动力机制、法治保障和组织保证等思想,是在新时期的发展。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是发展的关键。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四个全面”思想指导远远不够,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必须在的指导下不断推进。
制度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制度保障。60多年的实践证明,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发挥的优越性,用制度来保障的发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只有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制度,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共有,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的落实,实现法治体系,建设的目标;才能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文化自信为“四个全面”提供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在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使各项事业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土壤中,凝聚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为“四个全面”的推进提供精神动力。
首先,对于推进“四个全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的高度凝练,其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要求,既决定了建设的发展方向,又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追求。”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引导推进“四个全面”,对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协力推进“四个全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增强法治权威和法治意识;对于增强党领导人民培育和践行的定力,不断克服“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等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内容支撑,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文化根基、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现阶段各种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思潮有所抬头,一些人主张西方文化中心论,全盘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过分夸大儒学的作用,主张“崇儒反马”、“儒化中国”、“儒化社会”等,严重影响了“四个全面”的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诉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等等,为落实“四个全面”奠定了文化根基,有利于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中国革命文化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在落实“四个全面”过程中,革命文化没有过时,仍然起着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的作用,不断鼓舞着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先进文化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思想保证。是现阶段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坚定先进文化自信,就是要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用凝聚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推进“四个全面”。